熱門:

2023年7月19日

黃永 政治誅心學

消滅「火車頭」 控煙首要任務

政府開展控煙策略公眾諮詢,用上合共24字的「三字經」──管供應、降需求;禁宣傳、減引誘;擴禁區、免煙害;重教育、助戒煙──局長強調不排除任何控煙措施,也就是今次諮詢屬於開放式,未有預設立場。然而,從制定政策角度分析,這種方式往往會對反控煙措施的一方相對有利:始終從一大堆建議當中,先主力攻擊對生意有最直接影響的政策乃商人邏輯,而官員亦只須表示會「繼續研究」這些具爭議之措施便可,之後着手推行較少人在意的建議便能交貨,卻未必對提升社會整體健康有成效。

控煙的所謂「策略」,背後有個官員和議員均不太願意明言的核心問題,那就是任何新措施皆會某程度上令社會分化,直白一點,就是煙民反對,非吸煙者支持。故相關新聞報道亦少不免流於俗套,畢竟支持和反對理據幾乎人所共知:這邊廂二手煙禍害、影響青少年;那邊廂「食咗成世,唔好逼死我」。

正因如此,今次控煙策略公眾諮詢其實是政府宣傳和動員能力的一次考驗。假如官員繼續用「人口老化」和「基層市民健康更受影響」這類建基於科學論證之理據作主體回覆,那就間接反映出官僚體系內部實質上並沒有從新冠疫情中汲取教訓,只顧自說官腔而不求團結大多數去跑政績的故態復萌。

諮詢文件的眾多建議之中,禁止向某個年份以後出生的人出售煙草產品,對港人而言或算是較新穎想法,概念上有種斬煙草除癮根的感覺,絕對應該盡快立法,以正視聽:因為立法禁售電子煙及加熱煙時,仍有些議員會質疑為什麼不索性禁售傳統煙草產品,所以認為應該規管而「放生」電子煙和加熱煙──立法訂明於某年後出生的人口一生不得接觸煙草,「煙草是毒物」之訊息也就明確清晰。事實上,世衞去年5月的報告不止強調煙草是傳染病(the tobacco epidemic),更是世界有史以來面對的最嚴重公共衞生威脅:煙草每年殺超過800萬人,每兩名煙民有一位最終直接或間接因吸煙而死。

不過,政府諮詢和宣傳控煙的重中之重,卻應該聚焦封殺隨街吸煙的那些「火車頭」。原因是立法禁止人們在街頭邊走邊噴出有毒臭氣,不單最容易讓一眾非吸煙者在日常生活中有明顯的「獲得感」,而且也是具視覺效果的公眾宣傳兼教育,幾可類比當年禁止市民隨地吐痰(同樣是由口中噴出影響公共衞生之髒物),也就是香港人的道德標準之彰顯,清楚讓那些影響身邊環境和市容的自私「火車頭」知道,法例視他們猶如過街老鼠,其他人見到他們毋須再避之則吉,而應該是人人喊打擊隨街吸煙。何況,令吸煙的空間大幅減少,也屬於需求管控的一種手段,故此亦能夠間接協助市民戒煙。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