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7月7日

李子衝 觀潮篇

中美關係(二)

美國總統尼克遜1972年訪問中國,標誌中美關係新開始,當時大家的共同敵人是蘇聯,美國想用盡一切力量,打垮蘇聯,結合不同意識形態的中國,實踐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方針,拉攏當時經濟還未高度發展的中國,推動「拉弱打強」的策略。

1979年,國家領導人鄧小平提出開放改革,中國走向現代化的道路。蘇聯巨人未倒,中美關係處於蜜月時期,美國未把中國有機會崛起放在眼內;不單如此,當然內地經濟改革,得力於香港的投資,讓其穩定起步,並且不停發展。美國更加是多年來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2022年,中美貿易額達到6900億美元,中國貿易順差為3829億美元;美國特朗普總統眼見如此,掀起一場貿易戰,無理開徵入口稅收,挑起緊張的中美關係。

回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美國的頭號敵人仍然是蘇聯,美國列根總統於1983年提出「星戰計劃」,在太空部署可以摧毀蘇聯導彈的系統,迫使蘇聯參與太空軍事競賽,雖然「星戰計劃」最終沒有落實,不過由於蘇聯在軍事競賽中大量消耗資源,弄垮經濟,導致蘇聯解體,「華沙公約組織」亦消失於歷史之中。

蘇聯雖然不復存在,達到美國維持霸權的目標,但是俄羅斯的軍事力量不可忽視,因此「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不單保留下來,並且不斷擴張,圍堵、壓制俄羅斯,同時利用烏克蘭,挑起俄烏戰爭,聯合盟國打代理戰,削弱俄羅斯國力。

當美國和中國聯手對付蘇聯的同時,中國得力於開放改革,三十多年來,創造經濟增長奇蹟,令整個世界刮目相看,並且威脅美國霸主的地位,迫使他們重新調整對中國的關係,認定中國為競爭對手和假想敵。與此同時,蘇聯解體後,中國慢慢與俄羅斯恢復良好關係,更加令到美國坐立不安,想盡辦法打壓。

這是直接的對抗。敵人的痛處是下手的好地方,中美建交,清楚說明執行「一個中國」政策,不能夠與台灣有任何形式的官方交往,美國專挑紅線,在台灣問題大耍花樣,說什麼《台灣關係法》支持,大搞官方往還,擠壓你的痛點,擾亂你的情緒。又派軍機、戰艦穿越台灣,蓄意挑釁,試探底線。

其他手段如掀起貿易戰,實施各式制裁,壓制中國科技發展,編造各種故事,唱衰中國。最近更以軍事圍堵,結合日本、南韓、澳洲、紐西蘭、菲律賓,意圖製造「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亞洲版,日本甚至提議在東京設立「北約」辦事處,真不知道其理何在?

美國最近積極拉攏印度,提供各種好處,又是一招「拉弱打強」,圍堵中國,敵人的敵人是朋友的策略,用盡方法,打擊中國這位挑戰者。綜觀美國歷史,專門在別人家園製造事端,以軍事攫取利益,例如韓戰、越戰、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美國是一個沒有信義、只求自己利益的國家。正所謂「聽其言、觀其行」,不要信他們信口開河,表面的言論。

問題是怎麼辦?第一要自強。力量的來源在自己的實力。就今日而言,美國的發展比我們先,因此無論在經濟、科技、軍事都要大幅提升,這要靠國民努力細作的成果。第二在戒急。由於國力上仍有差別,我們需要忍耐,等待時機。

第三是爭取支持。在國際上中國並不孤立,除了與俄羅斯關係密切之外,東盟、中東都是我們的夥伴,最近的阿拉伯世界正走得更近;另一個戰略目標是歐洲。其實法國、德國都不想被美國牽着鼻子走,常常做跟班,要有歐洲自主的政策,聯歐抗美是上佳策略。

時事評論員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