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5日
第十屆「全球事實查證高峰會」剛在6月最後一星期在南韓首爾順利舉行。之前美國杜克大學的研究顯示,誤導訊息在世界各地的散播情況變得更為嚴重,但是事實查證機構和人手已經不再呈現過去5年之快速增長趨勢,並估計相關資源投放有可能逐漸下降。針對當前形勢,今年的事實查證高峰會有以下四項新發展尤其值得注意:
(一)為長遠發展事實查證工作建立理論基礎──東道主南韓的一班學者與記者因應當地經驗,提出發展事實查證的三個關鍵點:其一是怎樣建立可信度(credibility),包括訂定查證作為一種行業之專業準則;其二,是如何確保查證機構維持獨立運作(independence),務求不受干擾;其三,是與第二點相對的合作互補(collaboration),主要針對不同機構很多時候會一齊查證當時大熱的新聞題目,致令資源未能有效運用。在個別查證機構獨立運作的情況下,促進交流和分工合作,乃未來一大挑戰。
(二)事實查證從資助模式轉型成商業銷售模式──大部分事實查證機構的收入來源相當少,故此部分機構在數年資助用畢後,便無以為繼。可是,事實查證的成果往往會為媒體以及其他企業帶來效益。因此今年的高峰會有講者提出,事實查證機構不妨參考市場調研公司的營運方法,透過售賣數據、分析誤導訊息散播的模式、訓練人工智能監察系統等服務,開拓更多收入來源以維持長期運作。
(三)透過共享數據提高對政治人物之約束──在政治層面,2019年在西班牙誕生的事實查證機構Verificat,於下次巴塞隆拿的市議會選舉取得突破:所有政黨皆同意只會使用經事實查證核實的同一套數據和資料,作為選舉辯論的根據,承諾不會使用其他未經查證的資料。政界跨黨派希望透過今次「核實辯論」,讓政策交流能夠做到基於確切事實而非虛假承諾,目標是令到市民對政治和選舉制度重拾信心。
(四)結合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支援新聞工作者──近期的國際會議均離不開關於能用大數據於人工智能之討論。這次全球事實查證高峰會其中一個有趣個案是,墨西哥的事實查證機構El Sabueso聯同廣告公司打造了一所「謊言博物館」(Museum of Lies),透過跟數碼藝術家合作,利用AI與用家互動的科技,以博物館的方式呈現大量經常在社交網絡上散播的謊言及誤導訊息。
然而,這不單止是一個宣傳推廣和教育項目:主辦單位連同57間國際新聞機構(包括路透、法新社、世界電視網、環球電視網、今日印度等),發展一套低成本並可配合ChatGPT或谷歌Bard的人工智能對話平台,讓用戶能夠透過通訊軟件來進行實時新聞真確性查證。去年所進行的初步計劃已協助超過23萬名記者就約8.8萬項事件作查證。更重要的一點是,傳媒機構在使用此智能對話平台時,可以同步建立自己的事實查核數據庫,未來再聯合網絡平台及科研機構所收集的資料,將能夠更有效率地偵測得到透過通訊軟件散播的誤導訊息之趨勢及傳播模式。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國安法實施三周年和法治宣傳進校園 |
上一篇: | 「新華盛頓共識」的共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