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3日
CNN上周三辭退上任才13個月的主席兼首席執行官Christ Licht,連同去年把推出只得一個月便宣布停辦的串流服務CNN+,美國有線新聞網絡過去一年半的改革大計已經歷兩連敗,令同行嘲笑、重挫商譽。
然而,專家學者們對於失敗原因,卻尚未有一致定論。目前普遍有兩大共識,也因此引發出關於新聞業界發展的兩大深層矛盾:
先就說有何共識。客觀來說,美國有線新聞網絡的母公司華納兄弟探索(Warner Bros. Discovery)把合併後之節省成本目標定為35億美元,本就令CNN負上極大財政壓力,在大幅緊縮開支的情況下,既要重組CNN內部兼重塑其市場定位,也許從一開始便是個不可能任務,而即使僥幸成功,結果亦往往只會令機構規模和影響力同時縮減──此乃業界對美國有線新聞網絡改革失敗原因之首個共識。
另一共識,Christ Licht本身欠缺領導大型新聞機構的經驗。畢竟此前他的名聲來自他有能力管理業界的尖子精英(也就是某些難搞的傳媒人),但是Licht的成功經驗只有製作每天數小時早晨與晚間清談節目,且主要由數個小隊負責,跟管理全天候24小時運作並擁有4000員工的CNN所須之管治手腕,肯定完全不同──當然,此所謂之共識,暗藏美國media elites向來存在的典型高傲,一沉百踩猛打落水狗罷了,只可以說Licht在如此時勢下做不成逆勢鬼才,除此以外的參考意義其實不大。
倒是由CNN兩連敗所反映出來的深層次矛盾,值得業界反思:其一,是不少人總掛在嘴邊的「大眾媒體正在逐步消逝,此乃大勢所趨」。問題是既然勢不可逆轉,那取而代之的又是什麼?是社交網絡?但Facebook自去年起已明顯減少投放資源在新聞方面,Twitter在馬斯克掌舵後又被世界各地不少民主派捨棄,TikTok亦遭美國國會狙擊而令以此方式推進新聞製作之前景未明。另一方面,就算採取霍士新聞台那種煽動式報道,似乎也走進末路。從這角度分析,或許Chirst Licht非常清醒,新聞市場已找不到藍海,只能在紅海血戰:故與其吸引新觀眾,不如把政治取態極接近的MSNBC受眾搶過來。
固然CNN乃美國眾多大型新聞平台當中,觀眾流失得最快的一間,目前的觀眾人數乃2015年以來之新低。由此帶出第二個深層矛盾:CNN幕後大老闆一直計劃在現有觀眾的基礎上向政治光譜右邊發展,也就是希望打造反對覺醒主義的一種中間主義(anti-woke centrism)。問題是理論可行卻眼高手低,當中手法最為拙劣之一着,無疑是上月直播的特朗普公眾論壇,導致大量長期支持美國有線新聞網絡的觀眾不滿之餘,也令美國民主派整體群起攻擊,就連反對覺醒主義的中間派也認為該節目不值一哂,成為高層決定向Christ Licht開刀的關鍵。
箇中值得反思的問題在於:當所有人皆同意偏激報道使社會撕裂之際,可是取態中間的新聞節目不是欠缺火花,便是被現有觀眾視為背叛,那新聞報道和評論仍有持平的空間嗎?如果有的話,又剩多少?還有沒有擴大之可能?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香港高質量發展與大數據政策 |
上一篇: | 關於英國的二三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