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4日
今年3月,沙特阿拉伯和伊朗於北京調解下,決定恢復自2016年一直中斷的外交關係。沙伊兩國恢復外交關係的決定有提升北京在中東地區的外交形象和政治影響力。中國與其他中東國家成功調解沙伊兩國的紛爭衝突之後,沙特便決定成為「上海合作組織」的「對話成員」,強化了中國的「和平使者」形象。4月6日,沙伊兩國外長在北京再同意會恢復直航飛機航班,並談及恢復政府和私營界別之間的往來。
有中東、南亞和西方智庫、學者及分析家都已共識,近年中東衝突和局勢的發展有突顯中國漸成為「可靠中介者」、「和平調解者」及「多邊對話推動者」的角色。本文先介紹沙伊和議的主要特點,後從能源經貿角度,分析中國能成功讓這中東區域內的兩個敵對大國進行和解的結構性因素。
中沙伊三邊協定特點
中國在中東沒有歷史包袱,使她較容易被視為中立調解者。「一帶一路」倡議使中東國家認為與北京的投資、能源和經貿關係將會是長期性的。沙伊兩國便共識到維持中東區域的和平穩定實合乎三方共同利益。有中東分析便指沙伊和議其實是一份「中沙伊三邊安全協定」,規定了三方要竭力推動區域安全和國際和平。而這三方安全協定的「安全保證人」(security guarantor)是中國。在很多中東人眼中,這是美國多年來無法達到的成果。和議有以下特點:
一、沙伊兩國承諾不會透過安全措施、軍事活動及媒體手段去使對方內部不穩。
二、沙特承諾停止透過資助包括「伊朗國際」(Iran International)在內的媒體去使伊朗政局不穩。
三、沙特承諾停止資助被伊朗定性為恐怖組織,包括「伊朗人民聖戰者組織」(People's Mojahedin Organization of Iran)、位於伊拉克的庫爾德人組織、和巴基斯坦民兵組織。
四、伊朗承諾會確保其聯盟組織,不會從伊拉克境內去發動違反沙特領土完整和主權的活動。三國同意關注2019年9月沙特境內「沙特國家石油公司」(ARAMCO)的設施被襲擊。伊朗也保證境外聯盟組織不會再從伊拉克境內發動類似襲擊。
五、沙伊兩國會竭盡所能去解決區內衝突,特別是也門衝突。大家的目標是為也門的持久和平尋求政治解決方案。
其實近年中國調解中東衝突可追溯到2015年。當年,中國參加了國際涉伊朗核計劃的「聯合全面行動計劃」(Joint Comprehensive Plan of Action;JCPOA)的多邊談判和成功簽訂。當大家以為中東局勢可得到安寧時,2017年上台的美國總統特朗普於2018年決定單方面退出JCPOA,間接增加了伊朗研發到核武的可能性,加劇了中東局勢緊張。2021年拜登上台以來,因為恢復JCPOA的談判一直沒有進展,北京便決定另闢蹊徑去穩定中東局勢。
歷史上,中國盡量避免涉足介入充滿衝突的中東地區。上世紀冷戰時期至2000年代,中國一直規避挑戰美國在中東的霸權和軍事超然性,這才可受益於美國安全保護傘下的低戰略投入和高安全效益回報,使中東石油和中國貨物源源不絕地能安全途經阿丁灣、波斯灣、印度洋、馬六甲海峽和南海等海上交通線及地緣戰略咽喉。但沙伊和議則標誌着中美在中東多年來的安全默契已改變。主要原因是美國已決定長遠退出中東,意味着中國已不能假手於人。北京需要積極投入中東事務,才可保障中東能源繼續安全送抵中國,及擴大中東與華經貿流量。
中東能源經貿重心東移
經貿方面,中東與華經貿關係已於二十一世紀初躍升,並且持續擴張,由2019年的1800億美元總貿易額增加到2021年的2590億美元。與此同時,中東與美國經貿關係呈收縮趨勢,由2019年的1200億美元總貿易額下降至2021年的820億美元。中國在中東的崛起已使北京成為中東不同穆斯林教派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包括埃及、伊朗、約旦、科威特、沙特和阿聯酋。
中國依賴中東能源是不爭的事實。2018年,中國首次超越美國和歐盟,成為沙特的最大貿易夥伴。北京亦已成為沙特石油的最大買家。2021年,沙特供應了中國原油總需求量的18%。沙中相互依存鼓勵了中國成為中東調解者。同樣地,中國也是伊朗的最重要經濟夥伴,深度經貿相互依存促進了中國推動德黑蘭與利雅德的外交談判。可見,中國在中東的經濟影響力使她能改變沙伊兩國的行為;北京能透過給予經貿和能源誘因去激勵塑造中東國家的政策。
作為能源大國,沙特於2015年啟動「沙特優先」(Saudi First)政策。利雅德決定從以往幾十年扮演石油市場平衡者和油價跟隨者的角色,轉向成為更積極的能源價格制定者和能影響全球能源市場的領導者。
這意味着將沙特能源政策從作為全球能源供應穩定者的較被動角色,和從以美國為首的全球石油金融秩序中解放出來。
沙特於2015年後的能源政策,便正式採取以沙特國家安全利益為中心的全球地緣政治和區域競爭、石油出產自主、供求平衡、價格制定和市場份額競爭、生產及後備產能、和國內經濟增長需求等結構性現實主義和能源民族主義政策所指導。
沙特的長遠目標是於2030年透過維持高油價政策,去將自身國家經濟多樣化,而去延長沙特在全球石油天然氣能源領域的主導地位。
沙特2015年後的主要能源政策包括在2016年將「石油出口國組織」(OPEC)升格為「OPEC+」。這政策為往後脫離「石油美元」(petrodollar)系統和進行「去美元化」(de-dollarization)而鋪路。也為往後沙特積極參加非石油能源市場和全面能源過渡安排作準備。2019年,沙特看準時機,開始試用非美元貨幣買賣石油。2022年,沙特正式考慮用人民幣與中國進行石油交易。與此同時,為了減低自身經濟對化石原料的依賴,經濟多樣化政策也包括投資新能源和相關科技的研究及發展。
中東穩定至關重要
總括而言,中國之所以能成功調解沙伊衝突是因為差不多一半中國的入口石油來自波斯灣地區。中國是沙伊兩國的最大石油出口國。中國佔沙特2021年原油出口超過25%,沙特是中國2021年的最大石油供應國。因為美國於2018年重新向伊朗石油業實施制裁,伊朗石油產品便更依賴中國市場。
另外,中國入口液化天然氣(LNG)總量的7%來自卡塔爾,兩國最近也簽訂長期供應合約。中東區域穩定對中國能源安全至關重要,讓沙伊和解和恢復外交關係可使中東趨穩定。中東能源經濟與中國經濟相互依存的結構性因素,便使中國能有效調解中東衝突。
黃伯農_英國巴斯大學政治、語言及國際研究學系副教授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招才 |
上一篇: | 內地股票發行制度改革躍登新台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