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5月15日

曾德成 海闊天空

人才強國

據聯合國測算,印度人口今年4月達到14.25億,超過中國。以往中國長期是世界上人口最眾多的國家,現在讓位給印度,這既是先前曾經多年執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的成果,也是由於社會發展、觀念變化。

聯合國數據是基於測算,因為印度暫未進行精準的統計。印度通常隔10年做一次全國戶口調查,上次是在2011年,原打算2020年再做,因新冠疫情而推遲,可能要待到2024年大選以後。印度做一次全國戶口調查須培訓300萬名統計員。

雖然未做普及戶口調查,出生人數可以統計,印度新生嬰兒數目冠全球,去年共約2300萬人。對比中國,去年新生嬰兒共956萬個。中印兩國人口規模相若,生育率差別十分明顯。

中國新生人口於過去6年持續下降,已跌至低於全國死亡數目,人口自然增長率轉為負數。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去年底我國人口為14.12億人,比前年減少85萬人。

中國人口由增轉減,印度則持續增多,後者超越實為必然。中國人口本來基數大,加上相關政策調整,專家測算到2035年總數仍超過14億,到2050年預計維持在13億人以上。世界人口現共80億,聯合國預計到2050年將達97億,屆時兩個10億級的人口大國,中國依然是其中之一。

「人才紅利」正形成

中共二十大訂出我國發展目標︰到2050年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是中國式現代化,要使全國十幾億人口整體進入現代化社會,將超過現有發達國家人口的總和。規模如此巨大,途徑和方式必須具有自己的特點。

人口多,勞動力充足,有利發展經濟;另一方面則資源需求壓力大,更還要不斷創出大量合適的就業機會。中印兩國每年都有過千萬青年投入就業市場。印度今年3月失業率為7.8%。中國同時間定出目標,全年要新增城鎮就業1200萬人,失業率為5.5%左右。

新任國務院總理李強3月在記者招待會上說到,人力資源豐富仍是中國的突出優勢︰有近9億勞動力,每年再新增超過1500萬;更重要的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口超2.4億,新增勞動力平均受過14年教育。所以說,我國「人口紅利」沒有消失,「人才紅利」正在形成,發展動力依舊強勁。

中國式現代化,本質是人的現代化。建設強國首務是高質量發展,相應便需要大量高素質的人力資源。李強總理指出,既要看總量、更要看質量;既要看人口,更要看人才。

我國數十年來建構了大規模的教育體系、醫療衞生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有助綜合提升人力資源優勢。專家指出,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提高勞動生產率,完全可以對沖人口數量下降。

人口流動促進經濟

內地改革開放以來,大批人從農村和周邊地區流入城市,促進了經濟增長。人口流動加強發展活力,內地多個大城市居民人口持續增加。像廣州市,本世紀初的常住人口大抵與香港相若,而經過20多年,已增至1800萬人,遠超本港。

廣州和北京、上海、深圳等都叫「超大城市」,不斷吸引人口流入,補充增長動力;但持續膨脹也加劇交通堵塞、空氣污染等「都市病」。香港因為是特別行政區,有管理人口往來的界線,不像內地城市放開接受流入安家。香港經歷暴亂和疫情後,不同行業面臨人力短缺;跨過界線,大灣區6000多萬人口,存在支撐發展的強大資源。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