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4月20日

李子衝 觀潮篇

智慧城市基礎建設

香港一直以來都是金融、貿易、航運中心,近年由於創新科技席捲全球,作為國際城市、中國南方的窗口,發展成為高科技的創科中心是必然的步伐,因此香港形成南金融、北創科的格局,問題在於我們如何建立一個智慧城市?如何構建創科的基礎設施?

設立數據庫、網絡傳送系統是智慧城市的基礎建設,好像安裝水管、電線,構成我們生活的必備措施,可惜由於歷史的緣故,很多法例、政策未能追得上,影響發展的速度。舉個例子,無線設備(手機、電腦)通訊,要有光纖和發射器,在建築物林立的香港,建立一個網絡,需要在大廈內裝置這等儀器,但是業主未必准許電訊商入內,有時透過商業談判,甚或仲裁方可裝建設備,費時失事,窒礙高科技發展。

故事是這樣的:香港早期的通訊網絡是固網電話。根據《電訊條例》,固網商一般可以得到通訊事務管理局授權,進入任何土地或海床,設置並維持電訊線絡,而毋須向土地擁有人繳付費用。這是合理的政策,因為電訊系統是社會的基礎建設,通訊是基本的人權,既要方便,並且盡量減低成本。

世界是進步的,無線電話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面世,稱為第一代(1G)無線電話,後來發展為2G,一般通稱這兩代為功能電話。第三代(3G)電話可以高速傳輸數據,既可以撥打電話,又可以是多功能運算的移動設備,同時可以瀏覽網頁,播放多媒體文件,因此稱為智能手機,現在已經發展到第五代(5G),實際上是一部多用途的無線電腦,能夠聯通世界,傳遞數據訊息。

香港的5G其實發展得不錯,從2020年推出,到2022年已經有440萬用戶,佔整體人口六成,覆蓋面達到九成,包括市區的主要地點,以及鐵路全線。根據國際調查機構數字,香港5G網絡覆蓋率全球第三,但是在偏遠地區、新發展區,以至一些舊區,接收仍然未如理想。

由於無線電話是後來的產物,政府在政策法規上有不同的安排。譬如上述的入屋安裝設備,營辦商需要符合嚴格的準則,並且向土地擁有人付費,方可取得通訊事務管理局授權,進入私人物業,安裝無線電通訊裝置。這裏有兩個問題,一是營運商和業主的討論漫長,耽誤了發展時間,二是有些物業沒有空間,裝置不下。政府有見及此,修訂電訊條例,規定新的建築物,預留空間,以容納新的科技物品,提升智慧城市裝設基礎設施的能力;重點是和固網看齊,免收費用,讓營辦商能夠進入,更換或裝置新的設備,建立完善網絡。

今次修例是正確的,美中不足是只聚焦於新的私人建築物,要知道,把香港變為智慧城市,政府責無旁貸,應該着力推動在政府或者公營機構的建築物,以至鐵路和隧道等裝置天線,以及發射設施,提升接收效果,打造一個完善網絡。

在修訂法例之前的舊有建築物、鐵路、隧道應該是同一安排,免除營辦商的入場費,規定覆蓋面和接收效率。有一句說話,「羊毛出自羊身上」,增加網絡商的成本,自然轉嫁到消費者的身上,在建立智慧城市的前提下,政府應該給予更多政策,就如當年投標5G的時候,盡量壓低頻譜的價錢,轉而要求多建造網絡設施,讓5G網絡在香港快速成長,才是真正的良政善治。

李子衝  時事評論員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