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3月28日

黃永 政治誅心學

來自逝者的「貼士」

3月盡,4月至,Q1末是不少傳媒全年首度作階般性檢討與總結之時。最近一連讀到三篇相關報道,一則關於地區新聞發展,另一則反思國際新聞走向,還有一則乃網絡新聞大數據分析,皆有解困新聞學角度,以下由小至大跟大家扼要介紹一下:

TikTok總裁上星期出席美國國會聽證會,成了全球新聞焦點。然而對於不少學者而言,在國家安全範疇外,TikTok也是鼓勵受眾製作地區新聞和公眾參與的平台。像波因特傳媒研究學院(Poynter Institute)便介紹了一位專門研究訃聞的監製,她透過在TikTok介紹不同人士的訃聞(名為Tips from Dead People),重塑了受眾對社區小人物之認知,並達致某種慰藉心靈的效果。畢竟西方的訃聞常以幽默方式面對死亡,間接讓在世者能夠借此深思生命有何意義。例如帶自嘲性質的:「死亡原因:絕對固執」,又或者:「她不懂烹飪、不懂清潔、不懂理財,專長是染髮、修甲、按摩、釣魚、說不雅故事和買不雅雜誌」──這些蓋棺定論無疑想引人發笑,也讓我們思考到所謂「美好生活」到底是什麼一回事。

跟以上嘗試用輕鬆心情紀念人和事的相反做法,乃學者經常研究的「年度紀念新聞學」(anniversary journalism)──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便探討了今年有關美國入侵伊拉克二十年紀念的報道,指出似乎只有美國傳媒仍在製作相關新聞專輯,而新世代伊拉克人則差不多對薩達姆統治的日子幾近沒有記憶,所以當地媒體並沒有煞有介事去紀念。關鍵在於,美國新聞媒體這種「我們沒有忘記」的年度紀念新聞,並未對社會大眾及世界和平帶來任何實質意義或價值之餘,更成了鷹派政客借勢宣傳的機會。相比近年有關種族歧視和警權問題引發社會廣泛討論,美國對外出兵及輸出武器的政策,傳媒並無足夠深入討論。專家建議,新聞傳媒與其不斷批評美國出兵的理據,更有意義的做法是落地跟進,伊拉克人在獲得更大程度的自由和報道空間以後,制度有何改變。

標題用詞的效力

固然,新聞媒體在網絡大數據影響下,未必有足夠時間和版面作這類型「長尾」報道。一項由美國、德國、瑞典、瑞士4個國家共5所大學的學者合作的網絡新聞研究,當能給我們一點啟示──研究從超過105000條新聞標題中,隨機抽出22743條標題作內容分析,結果發現每一個負面用詞能夠提升點擊率2.3%,而正面用詞則會令點擊率下降0.8%。更有趣的是,在眾多負面用詞之中,傷感字眼最能吸引受眾點擊進入標題,反而令人憤怒和驚恐的詞語之效力則相對較低。有學者指出,近年民粹政治成為報道主流,或會令憤怒用詞的點擊效力提升(畢竟今次的大數據來自特朗普未就任總統的時期),另一推測是憤怒和驚恐字眼主要是提升訊息傳播力,但真正會點擊進入連結詳閱內容的受眾其實不多。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