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0日
香港號稱國際城市,要推動旅遊業,供遊客搭乘的交通工具很重要,但香港的士政策幾十年來都沒有改變。今年3月5日,北角炮台山道發生交通意外,3名途人被撞傷,再次暴露了香港的士政策落後的問題。新聞報道都把焦點集中在那位84歲的肇事司機身上,根據運輸署統計,目前持有效的士駕駛執照的80歲以上人士,合共1673人,然而大家忽略了另一個重點,就是導致這次意外的成因,與那部殘舊的士也很有關係。
數十年不變 忽視機件老化
現時全港有18163輛的士,約七成半是4乘客座位,其餘為5乘客座位。即香港目前約有4540部5座位的殘舊的士仍在道路上行走。這些的士為什麼沒有被更換?政府應該強制更換這些的士和進行驗車。傳媒很多時一口咬定是那位高齡司機身體出現問題。當然,年老司機身體出現問題是有可能的,但一位84歲司機,再配上一部殘舊5座位的士,這個組合便是危險中的危險。所以除了關注司機年齡問題,也應該關注的士零件性能問題。
香港的士政策基本上是「垃圾級」,全港18163輛的士,牌照屬永久性質,由多達9000名牌主持有。一個市區的士牌照可炒至450萬元以上,服務質素卻不值幾百萬的級數。而且的士業老化,為什麼年輕人不肯入行?就是因為現時的士運作模式幾十年沒有改變過,依然是早上7時和下午4時交更,工作缺乏彈性。年輕人喜歡揸Uber(優步)是有道理的,因為工作時間較自主自由。
目前香港的士運作模式很奇怪,全世界不同城市的士有不同的運作方法,例如新加坡的的士政策比香港理性和合理,並能配合旅遊政策,有不同類型選擇,而且汽車質素有一定保證。近年來,深圳已經急起直追,內地的手機召喚租用汽車Apps盛行之後,相關服務得到很大的改善。香港仍然停留在九十年代,試問如何能和鄰近地區競爭?
負責香港的士政策的運輸署更是一塊頑石。本地的士政策非常落後,而且缺乏創新,運輸署作為最前線的機構,它當然面對很大壓力。但是,運輸及物流局作為一個政策局,它有推動改變政策嗎?
缺針對性研究 乏整體規劃
正常的分工是運輸及物流局負責規劃、研究未來的政策,再交由運輸署執行,然而現在負責制定政策的政策局,基本上沒有做過任何改革香港運輸交通的研究,什麼研究都是外判給那幾間英美顧問公司,研究完又拖拖拉拉,導致香港交通政策非常落後。面對這個全方位落後的問題,首先要有一個針對相關決定的解決方法,就是政策研究。政策局沒有專家去做研究,很多研究都是外判給英美公司做,大家都沒有認真對待政策研究的重要性。
回到香港的士政策,的士牌照變成了一個炒賣的工具,而不是一個服務市民的平台,這是不正常的,它提供的服務沒有和它的身價成正比,乘客搭的士很多時要受氣,有冤無路訴。當然,有些的士司機是好司機,只是政府政策沒有整全配合。目前全港的公共交通工具中,小巴和的士都出現機件老化問題。這個老化問題如何解決?怎樣解決?香港政府基本上沒有針對性研究,也沒有解決方案,他們只是進行一些很機械式的研究,委託一些工程顧問公司來進行。對於整體性的策略,例如綠色交通工具,香港已經大量投資在集體運輸等基建,為什麼每年的汽車數量仍然急速增加?出現這個奇怪現象,就是整體城市規劃的一個策略性問題。
那麼的士政策應該如何改革?我認為,擁有大量的士牌照的車行應該居安思危,思考的士業的未來,出謀獻策,而不應該自私自利地坐擁車牌,只靠着出租的士獲利,什麼也不做。要了解和學習新加坡及其他國際城市最新的做法,主動地游說政府進行的士政策改革。
現在實行良政善治,立法會已沒有了那些雜音,更應該集中力量把政策做好。作為幾個擁有大量的士牌照的商會,他們不應該一成不變,因為未來總有一天,的士政策是會改變的,面對這個未知的改變,若果不主動積極研究和準備,等到改變來臨的時候,可能已經太遲了。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教師「人肉識辨」本能不遜人工智能 |
上一篇: | 生成工具用來解答問題?──誤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