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3月7日

社評 社評

醫管局赴英「搶人才」成敗參半

苦纏三年的新冠疫情無疑終於緩和了,但香港的醫療系統依舊瀕臨「崩潰」,人力如是,物力如是。公立醫院近日發生多宗聞所未聞的醫療設備事故,既有聯合醫院手術燈塌下,也有屯門醫院吊機路軌外殼掉落,青山醫院甚至被揭發大塊天花石屎墜於病床,秘而不宣幾個月。醫管局回應的方法是成立檢討委員會,審視公立醫院醫療儀器及設施保養維修,將會就有關事宜的政策方向提供意見。亡羊後的補牢行動是否有效,唯有等待驗證。

硬件方面的醫療設備事故已經令人搖頭嘆息,軟件方面的長期人手不足其實更加思之心焦,畢竟誰也不能保證疫情徹底消失,何況與疫情無關的常見傷病無日無之,香港這個先進的國際城市缺乏醫護人員診症治療,絕對不符合公眾利益。奈何屋漏兼逢連夜雨,醫管局轄下全職醫護人員流失率急增,截至去年十二月,醫生流失率為百分之七點七,護士流失率逾百分之十一。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亦公開承認醫學界人手短缺,香港現時平均每一千名市民只有兩個醫生,比起新加坡的二點八個及歐美國家的三個低得多。盧寵茂坦言,人手短缺某程度上有移民因素,也有社會和政治環境等等很多原因。

行政長官李家超不斷強調「搶人才」,盧寵茂決定放眼英國「撬牆腳」,下月由醫管局行政總裁高拔陞率團赴英招聘年輕醫生返港。據了解,高拔陞團隊打算透過與英國的港人醫科生組織舉辦聚會,接觸快將畢業的準醫生,提早向合適人選提出聘用條件,包括搬遷和住屋支援,讓他們畢業後可更快循特別註冊的途徑來港工作。

香港本來已有類似的引入外援計劃,立法會通過《二〇二一年醫生註冊(修訂)條例》,容許七十五間指定院校畢業的非本地培訓醫生來港工作五年後免試註冊,可惜反應冷淡,修例後迄今僅有十多名經特別註冊的非本地培訓醫生正在接受評核。高拔陞親身赴英的意義,也許可視作「三顧草廬」的誠意,能否為醫療界加快補充新血,估計成敗參半。

為了移民而定居英國的醫生和護士,一般不會在短時間內回流香港,盧寵茂和高拔陞聰明之處在於集中火力向港人準醫生招手,他們可能純粹在英國留學,返港意願相對較高。至於在英港人二代或三代,醫科畢業後若肯飛往不熟悉環境的香港工作,先決條件離不開「萬誘引力」之豐厚薪酬。

醫管局在英國搶人才,目前具備兩項優勢:其一是香港初級醫生的薪酬遠較英國為佳,前者月薪約七萬港元,後者僅二萬至三萬港元而已。第二項香港的優勢其實是英國的劣勢,當地罷工潮一浪接一浪,除了公共交通機構員工之外,護士亦不滿薪金升幅追不上通脹而罷工,代表四萬五千名年資較淺醫生的英國醫學會(British Medical Association, BMA)不久前公布,百分之九十八投票的會員贊成採取工業行動。換言之,英國初級醫生的待遇不盡如意,既然他們醞釀罷工,那麼當中的港人準醫生說不定會被高拔陞成功說服,投向「你好香港」的懷抱。

雖然香港具備兩項優勢,但不能忽略兩件事。首先,英國初級醫生薪酬儘管不高,卻是前途一片光明,畢業生不但毋須憂慮找不到工作,而且取得年資獲晉升後月薪幾十萬港元比比皆是,跟香港不遑多讓。其次,香港公立醫院的忙碌程度可謂「七個蓋冚十個樽」,在英港人準醫生會否接受得來乃一大疑問。英國的病床使用率有機會高達九成多,但相對於香港的病床使用率往往超過百分百,尚有一段距離。香港的問題是病人多、醫生少,在英港人準醫生未必敢於承擔這種非一般的艱苦挑戰。

既然盧寵茂談到,醫學界人手短缺涉及社會和政治環境,那麼不難估計,港人準醫生必定會在英國和香港之間作出比較,看看哪裏的社會和政治環境更加適合自己,取捨也就是五十五十。

無論如何,醫管局赴英「搶人才」確是值得一試的行動,搶得一個是一個,為香港醫療系統力挽狂瀾於既倒。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