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17日
香港失業率再度下降,由百分之三點五跌至百分之三點四,連跌九個月。失業率拾級而下表面上當然是好消息,然而只要結合人口數據研判,情況就不怎麼令人高興。政府統計處公布,香港人口現時為七百三十三萬三千二百人,較二〇二一年底減少六萬八千三百人,減幅百分之零點九,並且錄得六萬名香港居民淨移出。
關於失業率下降,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表示,失業及就業不足情況繼續改善,展望未來,隨着經濟活動從疫情中逐漸復常,加上香港與內地恢復全面通關,入境旅遊反彈,勞工市場情況在未來數月應會進一步改善。孫局長的樂觀預測嚴格而言沒有錯,值得斟酌的卻是,香港整體人口減少不特止,當中的勞動人口還要大幅萎縮,不少行業為缺乏人手而滿肚苦水之際,經濟活動復常云云談何容易。
香港就業人數由去年十月至十二月的三百六十六萬五千三百人,下跌至去年十一月至今年一月的三百六十六萬二千二百人,減少三千一百人。同期的勞動人口由三百七十九萬一千三百人,下跌至三百七十八萬零六百人,減少一萬零七百人。短期內勞動人口銳減一萬,已經令人覺得大事不妙,若與高峰期勞動人口四百萬相比,減少的數量更達二十二萬人,憂患意識油然而生。香港目前面對的不是「有人無工做」,而是「有工無人做」的窘境,人力資源趨薄弱,故失業率下降純屬經濟向好的假象。
政府統計處的數據顯示,去年香港居民淨移出為六萬人,較二〇二一年的二萬七千三百人有所增加,亦創二〇一九年以來新高,若計及二萬一千二百人單程證移入,仍錄得三萬八千八百人淨移出。香港居民淨移出趨勢持續三年,累計流失十八萬五千三百人,即使有單程證人士移入,三年來也實實在在減少了十三萬五千二百人。
人口下降,勞動力供不應求,本港希望振興經濟恐怕力有不逮。以旅遊業為例,香港旅遊聯業工會聯會理事長梁芳遠在電台節目上指出,業界人手嚴重短缺,很多旅行團不能留港過夜,即使現時旅行團逐漸恢復,依然為數不多,她促請特區政府為業界提供基本生活資助,吸引導遊重返行業。此外,立法會航運交通界議員易志明聯同客、貨運輸業界代表召開記者會,要求政府從速制定措施解決業界人力資源不足的問題,建議透過有限度的配額形式輸入外地勞工,以確保公共交通服務及貨運物流能夠暢順運作。
一葉知秋,其他行業估計不遑多讓,連警隊招聘人手也感到惆悵。警務處處長蕭澤頤將屆退休年齡,獲延任二十四個月,政府發言人解釋,目的是便利警隊管理層順利交接。這樣的說法間接顯示,警隊本身青黃不接。
特區政府顯然明白大量人口流失的弊處,所以行政長官李家超不斷強調「搶人才」,高才通之類的招攬計劃收到逾萬份申請。可是,港府對於怎樣「留人才」似乎束手無策,縱使輸血亦難免流血不止。長遠來說,香港必須自製人才,尤其要提高極度偏低的生育率,但這方面長期交不出成績。
香港「搶人才」的目標對象如果是內地,不見得競爭不激烈,因為內地也有出生率下降造成人口老化的現象,勞動人口比例縮水。最近內地有一則消息頗為震撼,廣西南寧的房屋貸款年齡期限從原先的七十歲延長至八十歲,就算是年滿五十歲的買樓人士,只要符合貸款條件均可按最高三十年期限申請房貸。建設銀行成都支行甚至聲稱,在子女與老人作為共同借款人申請貸款情況下,可以考慮老人年齡加貸款期限延至九十歲。如此「長命房貸」,反映內地人口老化,同時樓市亟須注入動力。
人口結構丕變的當下,港府應做的是增強香港的吸引力,每個層面特別是職場和教育皆須優化,房屋問題解決得宜的話,實乃鼓勵港人生兒育女的一大助力。外地人才固然該搶,本地人才同樣要留,輸血止血雙管齊下,唯有在勞動人口止跌回升的狀態裏面,失業率下降才有真正意義。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一哥接班部署大定 兩年無風浪可登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