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12月20日

黃永 政治誅心學

新聞與資本主義在明年離婚?

每年年終,哈佛大學的尼曼新聞實驗室也會找來一眾傳媒學者和傳訊專家,預測來年新聞業界會有哪些轉變。今年其中一個主題是傳媒機構經營模式的不同改革模式。

賓夕法尼亞大學媒體政策及政治經濟教授Victor Pickard揚言:新聞業界應已下定決心,準備與資本主義「離婚」──教授認為,近年關於新世代口味改變或科技帶來的傳媒結構性轉型,其實並不能完全解釋目前新聞界所面對的衝擊,乃至全球關注的「Elon Musk大鬧推特」事件亦只是表徵。核心問題始終源於市場追逐資本,才導致地區新聞機構失去支持,也令社交媒體「武器化」以求吸引注意力和流量,於是新聞作為一項公共服務的成份自然大幅下降,而報道內容也無可奈何地偏向較富裕階層。

儘管新聞媒體出現市場失效顯而易見,但業界中人在新的一年又當怎樣建構新的傳媒系統?箇中關鍵是,假如放棄追逐資本及利潤最大化的話,錢從何來?如何支付新聞製作的成本?綜合本年度分享的各方意見,目前就發展一套嶄新傳媒系統有四大方向:

其一,打造「公用傳媒基建」以減輕新聞製作的成本──例如有專家提出把圖書館、檔案室、郵政局、社區中心等公用設施,全部跟公共廣播機構結合,為所有新聞機構(尤其地區新聞從業員或為特定社群提供資訊的工作者)提供各類型共享服務,包括:官方資料整理、搜羅歷史素材、大數據分析、事實查證等等。

其二,開發「準公共傳媒業界」(quasi-public media sector)項目──此方向可以視為社會企業模式的延伸:現時較具潛質的試點計劃是廣播機構與地區報章合併,例如芝加哥公共傳媒(Chicago Pubic Media)便透過旗下的WBEZ電台,收購有超過80年歷史的地區報紙《芝加哥太陽時報》:是次合併能夠讓電台那方即時增加網絡內容的寫手,可涵蓋的內容範疇亦變得更多元化;同時,報章一方也因而能夠得到當地許多家族基金及慈善團體的資助,減少過去不斷追求利潤的經營壓力。

其三,推動「參與式社區新聞生態」發展──這個方法相對抽象且仍然在摸索階段,做法是組織大量對社區事務有興趣的人士(或可想像為香港的地區關愛隊),向他們提供公民責任、資訊管理、財務營運、採訪技巧、聯繫結盟等的技術培訓,最終目標是形成智慧型互助社區,讓傳媒素養完全融入日常生活中。

其四,改變慈善機構的注意力而令更多捐款流向非牟利新聞範疇──也有負責管理家族或慈善基金的代表指出,不少捐款人其實很憂慮新聞業界所面臨的「存在危機」,故此正審慎評估應該捐助哪些新聞平台,從而能維繫社區融和及持續健康發展。另一方面,也有不少慈善基金專注於協助新聞從業員提升資料搜集的水平和質素,像資助更仔細的事實查證程序。值得留意的是,有愈來愈多捐款人願意贊助較高風險的新聞項目,他們可以接受更長的贊助/投資期(三至五年),務求力推傳媒創新。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