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1日
月初筆者參加「香港金融科技周2022」,一個話題讓本港和海外嘉賓展開熱烈討論,就是政府剛發表的《有關香港虛擬資產發展的政策宣言》(下稱《宣言》)。《宣言》稱,證監會將就零售投資者買賣虛擬資產展開公眾諮詢,為業界推動虛擬資產的普及和創新帶來一線曙光,實屬驚喜。在金融科技周的其中一場演講,證監會副行政總裁兼仲介機構部執行董事梁鳳儀也表示,目前正是檢討「僅限於專業投資者」規定的適當時機。
本人一直大力推廣Web 3.0所帶來的機遇。就像2000年代起Google、Amazon、Facebook等互聯網應用席捲全球,現今是Web 3.0帶領互聯網躍進至一全新台階的開始。Web 3.0也是未來各國競相開墾的「處女地」和重點發展方向,由於虛擬資產是Web 3.0各項應用的主要交易和儲值媒介,它必然是開發Web 3.0進程中首要建立的「骨幹」。
以加密貨幣為例,現時全球市值約為一萬億美元。積極吸納這類新型資產並提供創新金融服務,肯定能夠成為香港金融業的新增長點。然而,根據區塊鏈數據平台Chainalysis《2022年全球加密貨幣採用指數》,在146個經濟體中,香港整體排名第46位,表現不算突出。就近期虛擬貨幣成交金額而言(2021年中至2022年中),香港在亞洲地區排在南韓、日本、台灣之後,年增長率甚至不如蒙古和澳門。
與此同時,鄰近地區正在厲兵秣馬。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日前便宣布,該國首個DeFi(去中心化金融)產業試點已經投入服務,並由星展銀行、摩根大通等完成一次涉及代幣化新加坡政府債券、日本政府債券的實時跨貨幣交易。
新加坡金管局也表示正在推出另外兩項新的試點計劃,包括由渣打銀行牽頭,發行與貿易融資資產相關的代幣;以及由滙豐銀行、大華銀行等以數碼方式發行理財產品。
展包容性之餘 顧及金融穩定
故此香港宜急起直追。事實上,香港具備發展虛擬資產生態圈,以至作為Web 3.0樞紐的潛力。現時引領虛擬資產前沿科技(包括區塊鏈技術、加密貨幣、NFT等)的企業和研究人員主要來自西方國家。即便如此,香港若能在應用和投資層面上利用這些科技開拓商機,筆者相信仍然有廣闊的增長空間。
在推動虛擬資產行業的可持續發展過程中,我們需要若干「成功要素」,其中一些是香港傳統金融業的固有優勢,例如穩定的銀行體系和貨幣,保障資金的流動和進出自由,成熟的金融基建,以及作國際金融中心吸引全球專才。另一些「成功要素」則針對Web 3.0的發展特點,例如本地高等院校可成立Web 3.0的專門學系或學院,提供如區塊鏈、虛擬資產管理等專科學位課程,為Web 3.0產業培養人才和打好根基。
不過,筆者認為最重要的「成功要素」還是當局對發展虛擬資產生態圈的認可和法律上的支持。由於虛擬資產始終需要在某一點與現實世界對接,例如將虛擬貨幣兌換成穩定幣或法定貨幣,因此虛擬資產理應受到現實世界的監管制度規管。然而,立法的過程必須小心翼翼,法例的更新也要與時並進。當局一方面要鼓勵金融創新,展示對涉及虛擬資產的各類嶄新技術和服務的包容性,在試行的進程中盡量發掘虛擬資產行業的價值;一方面要維持整體金融穩定,避免投資者蒙受過高風險。
過去數月,一些涉及虛擬資產的亂象正好反映出法律需要釐清的地方。例如早前穩定幣TerraUSD(UST)和虛擬貨幣LUNA暴跌的事件,是否反映我們不能純粹依靠私人機構進行發行、交易、結算等各個環節?政府是否適宜直接參與虛擬資產業務?是否需要設立第三方機構核證虛擬資產的質量?這些都需要社會進一步探討。香港金融管理局在今年年初曾邀請業內人士,就規管涉及支付用途的穩定幣尋求諮詢。筆者認為是行對了路,令市場對往後的監管架構更具信心。
筆者尤記得,金管局於2016年成立金融科技促進辦公室,並於一年後公布多項舉措,包括引入虛擬銀行和虛擬保險服務,又推出開放應用程式介面(API)框架,讓金融機構開放其內部資訊科技系統供第三方對接,促進資訊交換。此舉吸引大量金融相關人才和初創選擇落戶香港。現時已有8家虛擬銀行、4家虛擬保險公司和2家虛擬資產交易平台在香港營運。現今不少從事加密貨幣的「獨角獸」,如FTX、Amber、BitMEX等,其創辦人當初皆由海外來港發展,可見香港一旦推出鼓勵性的政策,便會優勢立現。
虛擬資產在全球範圍內不斷快速演變和創新,因此我贊同證監會盡快展開諮詢,並避免過多前設和立場,以體現當局對金融創新的開放和包容。在諮詢過程中,筆者建議社會應重點討論如何平衡虛擬資產行業發展和零售投資者的風險。除了加強投資者教育,以及訂立虛擬資產服務提供者發牌制度,我們或可參考其他國家的經驗,例如根據零售投資者的收入和資產限制其投資金額,或只容許零售投資者投資個別核准的產品。
現時距離諮詢結果甚至立法推行還有一段長路。筆者期望當局藉着開拓新的金融領域,加強香港金融市場的深度和廣度,同時亦要締造環境便利金融創新。當局也要完善法律和監管框架,爭取公眾和傳統金融機構的信任。作為立法會一員,筆者將積極配合諮詢,並向政府反映市民和業界的意見。
立法會議員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學習二十大精神 推動香港發展 |
上一篇: | 俄羅斯人應去或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