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4日
美國作為全球霸主,希望長期保持武林盟主地位是不爭的事實,亦合乎人類自私天性的法則,問題在透過什麼方法實現?競相努力、公平競爭一直是大家倡議的法門;以卑劣手段、武力解決肯定是人類悲劇,勝利者往往變成失敗者,兩敗俱傷、漁人得利在歷史上數不勝數,美國又想重蹈覆轍?
美國的策略是把全世界分散控制,建立由美國領導的聯盟,提供軍火武備,造成依賴,支持該國經濟,攫取長期利益;歐洲如是、亞洲如是。
全球政治力量有三大板塊:美洲、歐洲和亞洲。歐洲的工業革命發展較早,英國、法國、德國、西班牙、葡萄牙、荷蘭分段掌控國際政治舞台,兩次歐洲戰爭(世界大戰),掏空歐洲國家的實力,美國在遠離戰場的情況下坐收漁利,站上世界一哥的位置。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發動冷戰,圍堵蘇聯與中國兩大社會主義國家,製造威脅論迫使其他國家跟隨,維持其霸主地位。
建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是第一步,分裂華沙公約組織是第二步,策略是成功的,結果蘇聯逐漸解體,剩下俄羅斯收拾殘局。美國並不滿足,華沙消失,北約繼續擴張,除了拉攏一些未選邊的國家之外,還吸納前華沙成員國包圍俄羅斯,軍事裝備兵臨城下,因而爆發俄烏戰爭,希望用軍事力量拖垮俄羅斯。
美國不想見到歐洲融和,特別是德國、俄羅斯共建天然氣喉管,這種結合對美國不利,一定要出手拆散這對野鴛鴦,有烏克蘭肯出手出命,正中下懷;並且渲染俄羅斯侵略論,歐洲國家中法國及德國雖然不服氣,亦唯有被迫跟隨,戰爭拖得愈長,愈削弱歐洲實力,美國隔岸觀火,又一次收漁人得利。
亞洲方面,中國1979年的經濟改革靜靜地起革命,從一窮二白,走上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的地位。美國的分析家一早看在眼裏,導致奧巴馬政府有重返亞洲政策,把軍事部署移師亞洲,應對中國大國崛起。特朗普是行動派,掀起中美貿易戰,以關稅打壓中國貨品,意圖遏抑中國經濟增長。
經濟、政治、軍事連在一體,特朗普的政治牌是挑起台灣、香港、新疆和西藏問題。對台售武、香港動亂、所謂新疆種族滅絕、西藏打壓宗教自由等。拜登發揚光大,加大「中國威脅論」,欲構建「太平洋北約」,領導日本、南韓、澳洲、紐西蘭等軍事力量,對抗中國,以台灣問題拖中國後腿。
拜登和習近平通話時口口聲聲奉行「一個中國政策」,骨子裏是推行「中國不統政策」,屬於「分而治之」策略。因為中國大陸統一台灣之後,國家實力肯定增強,對美國是不利因素,因此在拜登說「一個中國政策」、「不支持台獨」之餘,白宮演繹拜登「美國政策沒有改變,強烈反對單方面改變現狀,或破壞台海和平與穩定。」
美國的邏輯是一切不變,兩個政治實體分離,因為這是對美國最有利。一邊說一個中國,一邊加大台灣武備,做生意之餘,同時牽制中國,不准單方面改變現狀,又不准破壞台海和平,霸道如此,道理何在?
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訪台,明顯是一種挑釁策略。要解決台灣問題,重點在自強,有理由相信,中國在5年內會解決統一問題。
時事評論員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所謂專家 |
上一篇: | 外來人口常現教育程度與職業錯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