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2日
經歷過兩年多愁雲慘霧的新冠疫情,香港百廢待舉,奈何好消息未至,反而壞消息驟來。前日驚聞珍寶海鮮舫沉沒汪洋大海的噩耗,昨日又有元朗宏達路近朗屏港鐵站電力公司設施起火爆炸,烈焰沖天導致港鐵服務受阻,屯門、元朗及天水圍一帶大停電。適逢七一慶回歸二十五周年前夕,沉船和火災讓不少人聯想到「不祥之兆」。
祥與不祥的超自然論述毋須深究,大可一笑置之,然而,珍寶海鮮舫沉沒過程實在耐人尋味,應該科學化琢磨,嘗試理出個頭緒來。正如立法會議員狄志遠所言,事件疑點重重,他要求特區政府交代會否調查,並作出補救方案。另一議員管浩鳴同樣覺得匪夷所思,他指出各地天文台數據顯示,珍寶海鮮舫沉沒所在的西沙群島當時風力輕微、波浪不高,質疑遇上風浪沉沒的說法,期望此船隻擁有者交代,以釋除大眾疑慮。
按照擁有者香港仔飲食集團周一(二十日)晚上的公布,珍寶海鮮舫在上周六(十八日)下午行駛至南海西沙群島附近水域時遇上風浪,船身入水傾側。負責航程的拖船公司嘗試救援不果,海鮮舫最終在周日(十九日)全面入水翻轉,事件中沒有任何船員受傷。集團表示,由於事發地點水深超過一千米, 打撈工程非常困難,集團對海鮮舫的意外感到難過不捨,現正向拖船公司進一步了解事故詳情。
一年前,香港仔飲食集團打算把虧蝕嚴重的海鮮舫捐贈給海洋公園,保育成旅遊景點,特首林鄭月娥甚至把相關計劃寫入《施政報告》中,與獲政府打救的海洋公園包裝成「躍動港島南」項目。沒過多久,一切告吹,集團表示未能找到合適機構營運,海鮮舫在牌照到期前必須移離原本所在的香港仔,但沒具體透露未來的停泊點。
珍寶海鮮舫只是一艘躉船,沒有自我推動能力,為什麼非要拖進公海不可?此乃疑點之一。其次,根據香港天文台華南海域天氣報告,六月十八日西沙一帶由中午十二時半起至晚上,只有二級微風,平均風速為每小時七至十二公里,遠遠未達三號風球的六級風力。
珍寶海鮮舫是接近半世紀以來香港人的集體回憶,而且憑着不少電影在此取景拍攝而名聞中外,可是它的實際遭遇比電影更戲劇性。從風光無限到虧蝕嚴重,從虧蝕嚴重到保育失敗,從保育失敗到葬身海底,海鮮舫之死十分魔幻,難怪各種陰謀論不脛而走。
特區政府會否出手調查,目前不得而知,卸任在即的林鄭預料不會將此事放在心上。必須汲取教訓的是下屆新政府,即使由於公海鞭長莫及,不就海鮮舫沉沒原因進行調查,最低限度要反省保育工作,還要檢視「躍動港島南」的可行性,莫為市民帶來不切實際的期望。
政府當初說要保育海鮮舫,顯然是缺乏深思熟慮的一廂情願,其後斷然放棄,相信是終於恍然明白維修保養所費不菲,海上浮船遷移登陸更加不可能,其次則是陷入財困的海洋公園屬於「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何以保人?活化云云,變成《施政報告》的紙上談兵。下屆新政府若想由治及興,此等毛病莫再犯。
「躍動港島南」除了保育海鮮舫之外,其他重點包括海洋公園重生方案、建立海上旅遊路線、發展水上運動中心、活化黃竹坑工廈,以及提升黃竹坑商貿區的步行環境等等。海鮮舫已化作海底皇宮,海洋公園能否重生亦是疑問,「躍動港島南」最好再作周詳檢討,以免貽笑大方。
說到底,香港到處都需要活化,許多事項皆需要重生,珍寶海鮮舫虧損嚴重然後死亡乃各行各業的縮影,結業潮不知淹沒了多少「沉船」。下屆新政府被寄予厚望,當務之急是走出疫境,好讓社會回復正常,既與內地通關,亦與國際通關,經濟前景才可撥開雲霧見青天。活化香港之道,不外乎合情合理又行得通的日常施政。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尊重民意亦是小心駛得萬年船的重要元素。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屯元天大停電 緊急警示無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