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7日
為對付美國四十年來最兇猛的通脹,聯儲局議息後宣布加息零點七五厘,幅度為二十八年來最大,亦較主席鮑威爾早前高調暗示的零點五厘更鷹。他隨後在記者會上解釋,超乎尋常規模的加息不會成為常態,接着七月加零點五厘或零點七五厘都有可能,惟後者並非基本選項。造成當前局面,可謂官員後知後覺兼遇上歐洲地緣政治爭端,其實豈有那麼輕易以三言兩語便可安撫市場及來個「軟着陸」。
鮑威爾這番說話,只能短暫紓緩市場對局方持續採取激進緊縮手段的憂慮,美股應聲反彈,債息也略為回順,惟稍縱即逝。市場對鮑威爾有關利率去向的任何提示固然不會盡信,加上瑞士央行出乎意料加息,英倫銀行也不甘後人採取行動,於是全球貨幣緊縮恐慌再起,昨晚歐洲股市全線下滑,美股道指開市更直插近八百點。
美國五月份消費物價指數(CPI)按年飆升百分之八點六,粉碎了通脹觸頂回落的期望;更重要的是,鮑威爾承認,密歇根大學六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初值及通脹預期令人極度不安,這正是此次議息不得不下重手的主因。換句話說,決策者一旦發現仍然落後於通脹形勢,將毫不猶豫地加大緊縮力度。
這份決心可見諸於最新經濟預測,今年底官方利率中位數為三點四厘,遠高於三月估計的一點九厘,同時下調經濟增長預測及向上修訂失業率估算,意味着決策者準備以接受一定程度的經濟放緩換取物價穩定。可是,在愈來愈多評論家眼中,美國通脹已經失控,聯儲局必須仿效已故前主席伏爾克,採取鐵腕手段鎮壓;有「新債王」之稱的岡拉克(Jeffrey Gundlach)狠批鮑威爾短視,說局方應一口氣把利率推上三厘。
由此看來,聯儲局本着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態度,卻又不外乎見步行步而已,實際上可行嗎?答案恐怕是否定的。現在與伏爾克執掌聯儲局時的情景不同,美國政府和民間財務槓桿遠超當年,局方若不惜通過摧毀需求降伏通脹,必然引發資產泡沫連環爆破;縱未到如此嚴重的地步,美國與其他經濟體的息差進一步擴闊,勢必導致資金從新興市場、中國以至歐日等發達國家加速流走,環球流動性大幅收緊,不排除金融危機會就此自我實現,港滙及本地利率倘因此而壓力大增,必令近期略見起色的香港經濟添煩添亂。
從目前形勢判斷,貨幣政策獨力難支,要解決席捲全球的通脹問題,也須盡量循央行無力控制的範疇尋求對應方法。
聯儲局在議息聲明中再次提及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戰爭為美國經濟帶來高度不確定性,既推高通脹,又致使經濟活動受壓,表明了要化解愈演愈烈的「生活成本危機」,俄烏局勢發展是一大關鍵。
自俄羅斯二月二十四日入侵烏克蘭以來,西方國家的制裁措施層層加碼,但觀乎過去三個多月的走向,情況與西方想像似乎背道而馳,一度狂貶的盧布滙價比俄軍侵烏前更強,俄羅斯央行得以換來連番減息救經濟的空間;俄國經常賬盈餘首四個月更擴大至近千億美元,三倍於去年同期水平。
上月底,歐盟宣布分階段禁止俄羅斯原油經海路輸入,即時刺激國際油價大升,莫斯科的收益命脈並未因禁運決定而中斷,反令歐美通脹變本加厲。西方大打能源牌非但收不到預期效果,還為普京製造藉口以牙還牙,反制措施已由天然氣、糧食延伸至晶片製造不可或缺的惰性氣體,雙方輪流把資源當作武器,看誰能撐到最後。
從美國總統拜登宣布再向烏克蘭提供總值逾十億美元的先進軍備可見,華府無意讓俄烏衝突透過戰爭以外的途徑解決,歐美通脹若因資源價格高企而竄上雙位數,央行要在遏抑物價與保持增長之間求取平衡,繼續有「底線」地加息,只怕難乎其難。上世紀七十年代滯脹重臨風險愈來愈高,金融震盪加劇在所難免,投資者必須做好心理準備,聯儲局及其他主要央行恐無能為力,阻擋不了經濟下旋滑向深淵。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議員入閣釀補選 各派人馬虎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