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26日
薪酬趨勢調查委員會公布今年調查結果:去年私人市場薪酬全面提升,公務員薪酬趨勢總指標低層薪金組別為3.2%,中層5.58%,高層達到8.3%(編按:薪酬趨勢淨指標為低層2.04%,中層4.55%,高層7.26%)。結果一出,引發各方議論,焦點在兩方面,一是今年應否按市場數據提升公務員人工?二是「調查」是否反映私人機構真實情況?
「報復式」三個字本來帶有負面意思,在新冠疫情各波段之間,經濟報復式反彈,市民報復式消費,報復式變得具社會功能。去年香港社會,曾否出現「報復性加薪」是一個十分有趣的問題!
2019年,香港發生修例事件,社會動亂,同時發生中美貿易戰,接住新冠疫情出現,幾大事故,嚴重影響經濟發展。2019年是香港10年以來,自金融海嘯之後,首次出現經濟倒退,國內生產總值下降1.2%;2020年更加嚴重,經濟增長為負6.5%。私人市場薪金停滯不前,甚至輕微倒退,因此公務員過往兩年都是凍薪。
為什麼公務員薪酬要比對私人市場呢?政府的說法很簡單,因為要建立一支優秀的公務員團隊,吸納和保留人才,薪酬需要具競爭力,防止輕易跳槽。經多年檢討,2007年政府確立比較私人市場薪酬的機制,每年進行薪酬趨勢調查,以去年4月2日至今年4月1日的數據,看看私人公司的薪酬變動,定出薪酬趨勢總指標,給予政府參考決定薪酬;每3年進行入職調查,比對私人市場與公務員入職的薪酬差異,需要時作出調整;每6年進行薪酬水平調查,找出這期間的市場變化,按機制調整;總的而言,緊跟私人機構,釐定公務員待遇。
去年香港的經濟狀況又如何呢?根據政府數字,2021年由於全球疫情曾經放緩,大家習慣新常態,經濟急劇反彈,香港出現6.4%正增長,失業率下降,加上移民潮,人才流動大,私人機構願意高薪留人,特別在高階管理層,造成「報復式加薪」。這種谷型反彈,「金融海嘯」後亦曾經出現。
政府公務員調薪機制十分複雜,公務員薪酬還有一個增薪點,政府在計算出薪酬趨勢總指標之後,減去增薪點開支,得出薪酬趨勢淨指標,加上經濟狀況、政府財政狀況、生活指數變動、職方要求和公務員士氣等六大因素考慮,才作出調薪決定。
今年情況比較特別,雖然2021年經濟良好,但是政府年度是4月1日開始,還計算2022年第一季度,剛巧發生第五波疫情,經濟倒退4%,因此對薪酬總指標看淡,現在的增幅,特別是中、高層的升幅如此大,社會大感意外。
其中一個原因是香港公司加薪大多在農曆新年前,今年落在2月1日,新狀況未有反映,因此私人市場得到不錯的加幅,相信公務員調薪不會這般幸運和私人市場看齊。
至於薪酬趨勢調查能否準確反映私人市場情況?凡是抽樣調查,總有不足的地方,總可以改善。根據資料,今次調查有111間公司,接近13萬數據,屬於大規模,同樣方式調查超過40年,而且帶有官方味道,難以質疑其準確性。
有說今次數據未有反映疫情受創的行業,其間的分別是,疫情影響很多中小企,「調查」的樣辦是75%屬100人以上的大企業,小企業只有25%,人數最少50人,集中在較健全的公司,因為政府有18萬多公務員,一個良好僱主,做比較時也要找其他良好僱主,才可以建立優秀的公務員團隊。
應該這樣看,薪酬趨勢調查是技術性,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需要作出政治性的決定。
時事評論員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實名制 |
上一篇: | The case for philosoph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