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5月3日

屠海鳴 維港鐘鳴

李家超競選政綱最大亮點是什麼

第六屆行政長官候選人李家超的競選政綱日前公布。對於這份政綱,市民早已充滿期待。原因有三:首先,這是新選制下的首次特首選舉,隨着行政和立法之間關係的改善,下一屆特首將是實際權力和影響力最大的一位。其次,李家超是唯一的候選人,人們希望他能拿出更高質量的競選政綱。再次,在經歷了「修例風波」和新冠疫情雙重打擊後,香港的經濟民生十分艱難,香港需要盡快走出低谷,重振雄風。

這些天來,各界對「超哥」的政綱評論頗多,說法不一。那麼,這份政綱的最大亮點究竟何在?筆者認為,可以用「同、新、實」三個字來概括。

「同」:體現了共同心願

這份題為《同為香港開新篇》的政綱有一個點睛的字:「同」,表明這份政綱體現了中央要求、社會各界訴求、廣大市民期盼,體現了上上下下的共同意願。政綱有四大綱領,第一是強化政府治理能力;第二是精簡程序多管齊下,提供更多安居之所;第三是全面提升競爭實力,創造持續發展空間;第四是同建關愛共融社會,增加青年上流機會。綜觀這四個方面,既是中央關心關注的,也是香港市民熱切期盼的。

政府治理能力飽受詬病。遠的不說,僅以抗擊第五波疫情為例,在去年12月底出現輸入個案時,政府沒有採取強硬措施,及時阻斷疫情。到了春節期間,疫情愈演愈烈,不少人建議特區政府盡快請求中央支援,但特區政府遲遲下不了決心。一直到了2月16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發出「三個一切」、「兩個確保」指示後,特區政府的執行力才有了明顯改善。然而,中央援港抗疫物資源源不斷運抵香港,卻因人手不夠,遲遲不能夠派發到市民手中。無論是中央,還是社會團體和市民,都希望盡快強化政府的治理能力。

香港的「住房難」令人心寒。香港至今還有20萬人住在「劏房」和「籠屋」裏,更有不少年輕人只能選擇「納米房」棲身。回歸以來歷經五屆政府,公屋輪候年期不僅沒有縮短,反而延長。中央領導多次要求香港在解決「住房難」上盡快破題。「提供更多安居之所」是下屆政府的必答題。

香港的競爭力有下滑之憂。「修例風波」至今,香港社會的不穩定因素未能完全消除,加之美西方有意借香港「敲打」中國,香港內部和外部環境都受到負面影響。中央希望香港在局勢穩定後,盡快精準施策,打造新的動力源。「全面提升競爭力」抓住了要害。

香港社會急需彌合裂痕。心存芥蒂,定然無法攜手同行。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央港澳工作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曾對「愛國者治港」提出的「五個善於」之中,就有「善於團結方方面面的力量,做有感召力的愛國者」。李家超政綱着力從醫療、安老、助弱、教育、青年等重點入手,同建關愛共融社會,符合絕大多數人的願望。

「新」:力圖變革求新

這份題為《同為香港開新篇》的政綱還有一個點睛的字:「新」,表達了李家超力圖變革求新的決心。細讀政綱,求新求變的亮點不少。

比如,在強化政府治理能力方面,研究政府架構重組,強化戰略謀劃、政策研究和整體統籌能力,以提升施政效能;新一屆政府將增設「動員機制」,確保在危急時做出迅速反應;在新一屆政府上任百日訂立「關鍵績效指標」,考核各個部門;各部門須檢視運作模式、行政程序,減少不必要或重複的環節;在十八區成立「地區服務及關愛隊伍」,令政府服務與社區服務無縫銜接,惠及市民⋯⋯。這些思路,有的借鑑了內地政府的運作方式,有的學習了企業管理的成功經驗,有的吸收了社會團體的發展空間,體現出寬闊視野和刻意創新的主動性,值得點讚。

又比如,在土地房屋提供方面,主張基建先行。在北部都會區的建設中基建先行,不僅能盡快改善城市格局,與深圳、大灣區盡快接軌,實現產業協同;在基建過程中,還可以解決就業,拉動經濟增長。還有,在離岸人民幣中心、國際創科中心、塑造文化之都等方面,都體現出不少創新思維。

變革求新,李家超顯得非常着急、非常用心。畢竟,他可能會感覺到自己的壓力很大,如果變革屬「小打小鬧」,並不能令中央和香港市民滿意;變革必須是「大打大鬧」,開闢一番新天地,才能上對得起中央,下對得起市民。正如他在政綱前言中所說:「當今世界大變,惟勇者勝。香港慢不得,也等不起。」

「實」:注重落實見效

特區政府以往「議而不決,決而不行」、不主動作為、不接地氣的諸多表現,令市民很是失望。這一次,李家超準備徹底改變之,政綱當中的很多處體現出務實風格。

比如,為解決住房難題,李家超準備成立由司長級官員領導的兩個組──公營房屋項目行動工作組、土地房屋供應統籌組。為縮短「上樓」時間,李家超提出,針對某些公屋項目,若其建造期間有一幢或兩棟建好,其他配套未到位通常不會同意入伙;但若市民不介意未有充分提供配套,今後也可批准入住,以縮短「上樓」時間。這些都是「接地氣」的想法,也許這原本就是某些市民的「獻計」。

又比如,李家超提出一個解決跨代貧窮的試驗計劃,幫助1000個住在劏房的初中生,讓政府、企業和非政府組織共同設計一些方案幫助他們。這個想法,也是來源於他一次探訪基層家庭時的收穫。

李家超是一位有着四十多年履歷的老公務員,特別是在特區政府保安局局長和政務司司長這樣的關鍵崗位上工作過,對政府積弊知之甚多,平日裏對民意的了解也足夠充分;加之,這一次撰寫政綱是敞開大門聽民意,吸收了不少真知灼見,可以說,這不是他一個人的政綱,而是眾人智慧的結晶。

香港已經回歸25年了,如果把政府比喻為一台機器,這台機器也需要好好的大修一次了!25年來,香港的民生難題積累了一大堆,碰到突發事件或重大社會危機,更顯得被動無力;現在已到了必須大刀闊斧地解決難題的時候了!總體來看,李家超的政綱沒有令人失望,今後若能實施到位,實乃香港市民之幸!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客座教授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