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2月12日

劉健宇

抗疫要科學更要政治手腕

2022年伊始香港防疫又告失守。新冠疫情至今兩年,香港作為中國高度自治的特別行政區,既未能從內地汲取有效的防控疫情經驗,亦沒把握過去「零確診」的時間準備好疫情捲土重來的應對方案。2月7日《人民日報》評論〈「動態清零」是香港抗疫的科學選擇〉,雖然旨在抨擊「與病毒共存」輿論,但更多是對港府防控不足的訓示。新冠疫情防控考驗各國政府管治能力和醫療系統,我國向世界展示制度優越性的同時,香港應自覺融入大局,而非一直落後形勢。

港府缺大局意識抗疫意志

《人民日報》評論提到「香港可借鑑內地有益經驗,精準進行流行病學調查(流調)、精準劃定密切接觸者、精準劃定風險地區、精準進行醫療救治、精準實施社區防控」。國家衞健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如此解釋「動態清零」:「及時主動發現傳染源;一旦發現病例,快速採取公共衞生和社會的干預措施;主要運用中西醫結合等方法,有效救治患者,防止輕轉重,減少重症和死亡病例。」對香港而言,「動態清零」的政策目標除了是以霹靂手段撲滅疫情外,亦是為了兩地通關,但港府相關的「公共衞生和社會的干預措施」,卻漏洞叢生。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早於2021年5月便公布第八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在〈疫情處置〉便清晰分為傳染源控制、流調與溯源、密切接觸者判定與管理、重點人群核酸檢測、轉運、隔離管理、社區管控、消毒、心理健康服務、實驗室檢測等十大範疇。

在香港幾乎可以出錯的地方均會出錯。近期的焦點有大興邨獨居長者在「限制與檢測宣告行動」(圍封強檢)期間在家中猝逝,門外卻貼着「不需派反(飯)」。而2021年第四季港府以「整體使用率偏低」及「更有效運用資源」為由,陸續關閉多間接種中心,但同時又鼓勵市民打針。結果現在除了接種中心不敷應用,社區檢測中心亦看到大量市民在寒冬中大排長龍。香港曾經有不少時間疫情放緩,可是港府並未通過演習、聘請內地專家訓練本地人員相關措施,提升香港的防控能力,做法令人失望。

上述問題正是中央一直批評各地政府抗疫中存在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過去兩年,內地多名省市要員因防疫失守而被免職,近期內地不少省市亦因過分防控而造成悲劇(多名孕婦未獲醫院接收而導致流產),相關失職人員已被處分;反觀香港至今只有民政事務局局長徐英偉一人因失職請辭。

《人民日報》評論亦指出「儘管短期內收緊的防疫政策,可能對感染者及密接者的日常生活以及不少行業的正常經營造成一定影響,但從長遠看,這一策略能以最快速度撲滅疫情」。「迫於疫情加劇而升級手段」與「嚴峻政策阻止疫情加劇」是截然不同的方針,從附【表】數字可見,香港雖然以「動態清零」目標自居,可是疫苗接種率和安心出行使用率均屬「兩頭唔到岸」,數字反映港府「頭痛醫頭」,大局意識與抗疫意志雙不足。

措施有爭議但不能不做

抗疫最大的爭議點是疫苗通行證(又稱健康碼)與強制接種疫苗。中國內地、新加坡以及一些歐盟國家在2020年編訂了「本地疫苗通行證」的政策依據及技術標準。港府迫於輿論一直未強制落實安心出行的衞星定位、實名登記、自動上傳出行紀錄等措施,創科局局長薛永恒在去年12月時表示:「如果防疫有需要、社會大眾有共識,需要實名制……當然我們不會在這個階段斷然說會或不會。」這種官腔最終的結果,就是現在多達320條社區傳播鏈,假如未來我們不下定決心堵塞漏洞,同樣的情況只會繼續發生。

至於強制接種疫苗方面,奧地利國民議會最近以137票贊成、33票反對通過強制接種法案。該法規定年滿18歲國民須接種疫苗,違者可被罰款高達3萬港元,孕婦、醫療豁免者除外。值得注意的是,數以萬計市民在該法通過前的每個周末均上街示威。強制接種疫苗現時只有厄瓜多爾、塔吉克、土庫曼、印尼等採用,奧地利是首個歐盟國家通過相關法例;不過,現階段中國內地亦未考慮相關政策(但內地已近乎全民接種)。

無論做什麼措施,最重要的是貫徹方針,現在港府既有香港法例第599章《預防及控制疾病條例》賦權,立法會在完善選舉制度後亦會積極配合政府「做正確的事」──現在正確的事就是快速撲滅疫情。例如港府修訂《僱傭條例》讓僱主可解僱不打針無法上班員工,便是具爭議但有效的方法,下一步應加強使用疫苗通行證、安心出行等程式。

任由「與病毒共存論」發酵

另外,過去政府或建制派人士甚少集中火力批評「與病毒共存」之弊,今次《人民日報》評論開宗名義為「動態清零」保駕護航。香港「與病毒共存」的輿論始自新加坡在2021年10月宣布實施相關政策,當時新加坡似乎為世界示範新常態下該國繼續對外接軌的方法。香港此刻應該要與世界接軌,還是與中國內地接軌,答案顯而易見。

然而,筆者偶然在街上亦會聽到市民批評港府不轉向「與病毒共存」。假如香港與新加坡出現同樣的疫情,筆者希望那位市民幸運地不中招。

市民當然不會深究抗疫防疫的相關資料,筆者亦非建議限制支持「與病毒共存」的論述。然而,政府有讓市民明白現在抗疫目標嗎?有讓市民感受到今天「忍一忍」配合抗疫,將來有什麼回報嗎?回報可以是到內地旅行、省親、公幹。香港政府只懂在記招上照本宣科,反觀疫情早期,深圳鹽田區東和社區在鼓勵市民接種疫苗時,就以「我們一起打疫苗,一起苗苗苗苗苗」(苗同貓叫的喵)為橫額;新加坡為穩定人心亦請知名情景喜劇《鬼馬家族》男星葛米星(Gurmit Ottawan Singh)以一口新加坡英語(Singlish)呼籲國民「用腦」而不盲信假消息。港府必須讓市民了解到「動態清零」對香港的好處,而不只是執行動態清零。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