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1月5日

黃永 政治誅心學

傳媒生態系統之新舊交替

最近發現愈來愈多新聞學者及傳媒業界領袖,開始非常認真地探討「第三代網絡傳媒」到底會演變成什麼形態,意思是由臉書主導的第二代社交網絡運作模式,已發展成熟並逐漸出現老化。於是市場焦點轉為研究以區塊鏈為骨幹的技術,能如何應用在新聞業界,當中有四個主題尤其值得注意:

(1)以「去中心化」角度超越商業及非牟利間之界線──區塊鏈技術令「分布式自治組織」(即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簡稱DAO)成為行內熱話。

新的營運結構及管理模式,可以讓每篇文章、每張相片、每段影片以各種不同形式收費,乃至個人以某種方式成為DAO的一部分。特別是在疫情至今仍肆虐的地區,陸續有不少人提出傳媒企業除了靠上市集資或被收購來繼續生存,也可以考慮「退場到社區」(exit to community):雖是由商業轉為非牟利營運模式,卻同時令股東及員工保有一定回報。

(2)建立「社區資訊合作社」及「地區資訊議會」──小型傳媒的沒落,令西方國家不少社區變成「資訊沙漠」,這種情況持續下去則既不利抗疫,將來亦窒礙公民社會發展,並進一步放大貧富懸殊的負面影響。

因此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不少都考慮撥款支援社區新聞機構。例如美國政府將投放超過16億美元,資助社區資訊合作社製作地區新聞,並進行事實查核、培訓公民記者、建立地區通訊網絡,這些合作社亦要向由市民和專家組成的「地區資訊議會」滙報進度,以確保新聞內容符合當區需要。

(3)打造強化社區通訊的「互助軟件」──疫情促使「社區自救」成為日常,特別是很多支援低下階層的機構,他們大都以WhatsApp來互通訊息,而這些群組也慢慢成為不少人接收新聞的主要平台。有科技專家和學者認為,各社區群組之間的內容,包括經常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法,往往大同小異有許多大量共通點,實在應該把類近資料,以另一個技術平台來結集、分類、共享,藉以打造一個互動的「社區管理系統」。

(4)訂定減低對社區造成傷害的新聞標準──為求生存,許多內容平台乃至新聞機構近年只追求點擊率和流量,於是報道包含了大量歧視、人身攻擊或是散播仇恨的言論,結果導致社區嚴重分化,又或是引發不必要的恐慌。

因此,有學者跟業界聯手,嘗試因應公民新聞和地區新聞的情況,訂立一套在網絡層面能獲某種共識之「發報準則」,當中包括:如何保持題材及內容方面種族或性取向多樣性,怎樣調整有關罪案的報道手法以避免歧視,要先考慮報道對受眾帶來心理創傷等等。換言之,這些指引的目標是希望透過傳媒帶動富建設性的討論,從而提升公信力及重建公眾對新聞機構的信任。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