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12月11日

黃伯農

中國軍工複合體發展近況

11月下旬,英國內政大臣彭黛玲(Priti Patel)在美國指控中國對英國大學和企業進行「厚顏無恥」(brazen)的間諜活動,危害英國國家安全。她更說英國政府將以立法應對。

自從英國今年年初正式脫歐以來,英國對內和對外情報部門「安全局」(Security Service, MI5)和「秘密情報局」(Secret Intelligence Service, MI6)據報已向近20所英國大學內近200名科學家和學者進行反間諜調查,涉違反科技出口管制、知識產權及稅務條例等罪行。其中有十多所被查院校屬著名的「羅素大學聯盟」(Russell Group)。

例如,有報道指「倫敦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或有學者被捕。也有英國大學學者被指將高端國防軍用技術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國防大學和相關軍事工業企業分享,已經「無意中」(inadvertently)提升了中國軍力而收窄了西方與中國之間的戰略距離。

本文追溯今次英國情報部門行動背後的境內及跨國智庫動態,藉此勾勒中國「軍事工業複合體」(military-industrial complex)的「軍民融合」(military-civilian integration)發展近況。

境內及跨國動態

英國輿論共識到,今年約翰遜政府之所以發動針對英國大學與中國大學及企業的關係的反間諜行動,是因為英國右翼智庫「倫敦公民社會」(Civitas: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Civil Society,簡稱「Civitas」)2月出版研究報告《無意中武裝中國?中國軍事複合體和它對英國大學科學研究的潛在利用》(Inadvertently Arming China? The Chinese Military Complex and Its Potential Exploit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t UK Universities)所引發。Civitas報告多處引述了澳洲右翼智庫「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Australian Strategic Policy Institute)分別在2018年和2019年出版的兩份關於中國軍方透過境內大學與外國大學合作得到軍事科技的報告,當中有幾個重點能有助我們理解中國軍工複合體的一些主要政策措施。

自2007年以來,中國人民解放軍擴展與境外大學加強研究合作,支持了超過2500名軍事科學家和工程師到海外留學,特別集中在「五眼」(5 Eyes)情報聯盟的國家、德國和新加坡。研究領域涉及超音速導彈及導航等軍事科技。這過程被解放軍形容為「異國採花,中華釀蜜」的「軍民融合」實踐。

什麼是「軍民融合」?它泛指一系列國家政策措施,讓「民用部門」(包括大學和科企)的科創能力能得以發揮至改善國家軍事實力的程度。作為將解放軍現代化的政策方針基石,「軍民融合」改革被視為發展中國軍工複合體的必要手段。

這手段有涉及幾個主要措施。首先,透過「工業和信息化部」屬下的「國防七子」7所民辦一流精英大學【表1】,讓「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監督資助他們去進行國防科技「研究及發展」(R&D),尋求突破中國國防科技的瓶頸。畢業生除了受僱於研發戰機、戰艦、軍備、導彈和軍事電子的國營國防企業之外,也包括民營科企如華為和中興。

第二,透過由前「兵器工業部」(1986年解散)屬下但現時已為民辦的「兵工七子」大學【表2】,去研發武器。措施包括在國內超過150所大學內成立「國防實驗室」和舉辦「具國防特色學科」。自2007年以來,中國政府已透過「國家國防科技獎學金」計劃,每年頒給2000名高材生加入國防專業領域,得獎者畢業後須於國防部門和企業服務5年。

第三,透過設立「武器裝備科研生產單位保密資格」審查機制,去為進行國防研究項目的大學和企業進行安全檢證。除了可以肯定有關單位的研究已達相當水平之外,也可以管理涉及處理國家機密的研究計劃和人員。直至2017年11月,已有超過150所中國大學接受了安全檢證,其中有8所屬最高機密級別。解放軍單位並不受這機制審查,而是透過它去審查那些與軍方合作的民辦大學。

第四,雖然2017年北京通過《國家情報法》要求實體和個人與情報機構合作,但「軍民融合」並不代表所有大學都同一程度地參與軍事情報工作。研究發現,涉及間諜和非法出口科技活動的中國大學案件之中,大部分都與有軍方和安全部門較強聯繫的院校有關。在15所民辦大學涉間諜案之中,有4所是「國防七子」大學。例如,11月上旬,被美國司法部指是中國國家安全部情報官員,因經濟間諜和盜取商業機密而被判刑的徐延軍(Yanjun Xu),被指曾透過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進行間諜活動。

最後,大多數解放軍科學家到海外留學和進行研究時,會如實申報他們所屬機構。但有少數人則利用不同名目去掩護其軍方背景。有中國海外留學機構認為,為了避免入境簽證申請被拒,有人曾用軍方學院和單位的民間稱呼,以免曝露軍方身份。例如,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於1975年前為「長沙工學院」。有人便於簽證申請書上填上「長沙工學院」作掩護而被拒入境。也有「火箭軍工程大學」的科學家寫自己屬(並不存在的)「西安高技術研究所」作掩護。

總結前瞻

澳洲前駐華大使(2007-2011)芮捷銳(Geoffrey Raby)認為,「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倡議「中國威脅論」,或與有收受美國軍火商資助有關。英澳政府近年對中國軍工複合體所採取的措施便可被理解為反華。然而,澳洲和英國智庫也合時宜地勾勒出當代中國軍工複合體的「軍民融合」實踐形態。雖然「軍民融合」並非中國獨有,但解放軍的「異國採花,中華釀蜜」文化邏輯則具有歷史探究價值。我們便有需要進一步追溯現今中國軍工複合體形成的歷史起源──清代「鴉片戰爭」和之後的「洋務運動」(1861-1895),繼而梳理百多年來當代中國軍工複合體所走過的去殖民化思潮軌跡。

英國巴斯大學政治、語言與國際研究學系副教授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