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9月6日

曾德成 海闊天空

抗疫文化

世界各國抗疫有「病例清零」和「與病毒共存」兩種策略。前者無疑由中國作出典範,成功抑制疫情和率先恢復經濟增長。內地民眾相信抗疫成效來自本國的獨特體制及強大管理能力,還有認為這彰顯了中國文化優勢。

內地媒體日前刊登學者文章,認為中西抗疫差異,背後有文化傳統的因素,主要在三方面。一是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的區別︰西方的個人主義有悠久傳統,着重個人的自由、權利和自我實現,例如在疫情期間戴不戴口罩,視作為個人意願的正當性表現,由此還會不接受封閉隔離等措施。中國文化注重整體,明白個人與集體是休戚與共,願意接受為遏制疫情的管理措施。

二是家國情懷與自由主義的區別。西方數百年來的自由主義傳統,從政治信念擴及經濟、社會領域,主張政府少管或不管,抗疫也每多猶豫顧慮。中華文明薪火相傳,向來秉持家國情懷;國家號召「居家隔離」,千家萬戶積極響應,家國一體、家國同心。

三是協和萬邦與孤立主義的區別。孤立主義思想孕育於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的歷史文化,深刻影響對外政策,往往迴避承擔國際義務。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大同理念,深信命運與共、協和萬邦,如今提倡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面對全球疫情主張攜手合作,分享知識經驗和醫療物資。

內地學者的如此論述,可謂一家之言。中西文化的比較研究至今很多,像已故國學大師錢穆先生曾概括說︰西方文化傳統主要重在物質,中國文化傳統重在精神上。他講中國文化精神,也是強調家國傳統。

中國官方一貫主張世界各國文明雖有差異,而無高低優劣之分;應該開放包容、兼收並蓄、取長補短、和諧共生,讓不同文化在平等基礎上交流互鑑。

上世紀「五四」和新文化運動,中國從西方引進「賽先生」和「德先生」即科學與民主,產生了深遠影響。我國悠久歷史中有許多發明創造,英國李約瑟教授編寫的《中國科學技術史》論證了中國在十六世紀以前科技一直領先西方,其後卻變得落後;李約瑟生前曾困擾於中國為何缺「現代科學」。

近代中國人為救亡圖存而渴求向西方學習。「科學」一詞甚至也是外來語,本國古語裏無此表述,以往「科學」只意謂「科舉之學」,代表現今意義的詞語是從日本傳入,按中國語意,對大自然的探索如果理解為「分科的學問」,明顯不確。

抗疫防疫要依靠科學。尊重科學,不容否定西方文化對科學的貢獻。如果過分強調中國文化優勢,陷入自我閉塞,最終不利於抗疫工作。中華文明是開放的體系,不斷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鑑,在兼收並蓄中與時俱進。西方標榜個人主義、自由主義的時候,並非完全排拒戴口罩、社交隔離等防疫措施。各國探索嘗試控制疫情、減少損失的辦法,也不等於就是對中國清零模式的否定。

近期多個國家陸續調整抗疫政策,對內解封、對外撤禁,探索「與新冠病毒共存」。有些地方選擇一部分解封、部分仍嚴密隔離,也有解封後又復禁的,無論成功或失敗的經驗,其實都有參考價值。對各國抗疫經驗保持開放態度,汲取有益經驗教訓,合作盡快克服新冠疫情,推進構建人類健康共同體。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