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6月19日

社評 社評

失業率雖回落 安全網莫忽視

政府在二月公布《財政預算案》時提出向每位合資格人士派發五千元電子消費券,具體細節終於在周五出台,正值本港疫情明顯緩和,經濟重拾增長,就業情況續有改善之際,消費券可謂來得合時,相信很多商戶會增聘人手做好迎客準備。對打工仔而言,今次亦屬雙重喜訊,若工作機會增多,已呈回落之勢的失業率有望進一步好轉。

本港三月至五月份最新失業率為百分之六,連續第三個月下降,較去年十二月至今年二月份的百分之七點二高位顯著改善。有云「好天時修屋頂」,何況個別行業失業率仍達雙位數,政府不應忽視為打工仔編織有效安全網,畢竟消費券的刺激只屬短暫性,長遠的勞工保障制度有待優化。近日再有立法會議員建議設立「失業援助金」,儘管在財赤高企時動用公帑必須謹慎,但從社會成本與效益角度出發,乃值得政府全面審視研究。

曾獲諾貝爾獎的經濟學泰斗佛利民把香港譽為自由經濟市場的全球典範,一方面體現於政府採取簡單低稅制,同時資本和資訊自由流通,並奉行「積極不干預」原則。另方面,由港英年代至今,香港的社會福利相比多數發達經濟體屬較低水平,這既能讓政府節省恒常支出,有助維持低稅率,亦可激發市民「靠自己」,這股拚搏精神成為經濟發展的動力。

事實上,就連新加坡已故國父李光耀,在其回憶錄中也對香港「低福利」模式十分推崇,形容「香港人依賴的不是政府,他們自力更生……誰要是失敗了,只會怨自己,自嘆倒霉,然後重新振作。」他坦言「一談到活力和幹勁,新加坡人永遠趕不上香港人」,又謂星洲須避免「社會因福利主義導致衰竭」。

然而,社會是向前發展的,政策不能一成不變。比起上世紀六十年代,香港的教育、醫療和住屋福利皆大幅跳升,又自千禧年開始實行強積金制度,為打工仔添加退休保障,惟這裏仍是全球極少數不設失業援助金或失業保險的經濟體。

立法會在剛過去的周三通過無約束力議案,多名議員要求政府設立失業援助金制度。勞工及福利局副局長何啟明以例牌的官腔回應,稱此舉將為公共財政帶來深遠負擔,又說現已有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短期食物援助等政策,能為打工仔提供保障。

當然,任何新增福利都涉及公帑開支,政府不可能一味「順應民意」,以免淪為民粹,但與全球大多數發達經濟體比較,香港打工仔的安全網明顯有缺陷。正如何啟明副局長指出,政府目前提供的失業保障主要是綜援,惟審查門檻甚高,申請人須長期處於失業或收入極低,而且只擁有微薄資產,方符合資格。如果打工仔本身持有物業,卻遇上像新冠肺疫引致的經濟衰退,不幸長時間失業,恐怕未必符合申領綜援資格,令人倍感無助,難道要「賣樓」套現才能過活?他們若領得三數個月失業援助,或許已能渡過難關。

誠然,不少人對於失業援助金制度抱有疑慮,認為會「養懶人」。不過,觀乎世界各地的經驗,這種負面效應並非不可避免。例如美國的失業救濟金只可連續領取二十六至三十個星期(視乎不同州份),且要求申請人在此前若干時間有就業紀錄,領取金額跟失業前工資掛鈎。

中國內地亦有失業保險制度,打工仔在職時須每月供款(「五險一金」其中之一正是失業保險),失業時可領取援助,金額和期限跟供款總數和時間成正比,最長二十四個月。

本港若設立失業援助金,對庫房無疑是一項負擔,據最新公布,香港現有約二十三萬人失業,假設每人可領取每月一萬元、為期三個月的援助金,將涉及六十九億元開支。可是,二○二○年度綜援總開支達二百二十七億元,為抗疫推出的「保就業」計劃更超過八百億元。

歸根究柢,失業援助金旨在為打工仔提供一條「安全帶」,即使丟掉飯碗也不致直墮深淵。為了與綜援區分,各地失業援助金制度多設有期限,不見得會助長「大食懶」;相反,打工仔減少後顧之憂,說不定在事業上更加積極奮進、勇於嘗試。政府動用三百六十億元發放電子消費券,充其量對經濟帶來一時的刺激作用,而設立失業援助金,花費肯定沒那麼巨大,卻可在艱難時刻穩定人心,箇中利弊得失,高官們不妨用政治智慧做判斷。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