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6月3日

李子衝 觀潮篇

政治倫理

5年一度的行政長官選舉拉開戰幔,前任特首、現任特首拳來腳往,鬧得不亦樂乎,可惜未見更多面孔登場,有點單調。

按時間表,行政長官換屆選舉是明年3月27日,距今9個多月,還有點時間,不過如此重要的選舉,部署一年,算是合適,現在不表態,恐怕蘇州過後,不易登船。

香港政壇有一個特色,由於是地方政府,特首人選一定要得到中央接受,並作正式任命,因此行政長官競選活動要配合北京政情。

政治八卦說每年8月,中央有北戴河會議,這個上世紀五十年代的辦公制度,一來避暑,二來討論重要國家議題,特首人選亦在會議中交換意見。

如此,6月、7月變成香港特首競選高峰期,輿論希望得到北京關注,增加獲選分數。

坊間不少意見認為,下任特首是林鄭月娥和梁振英之爭,從政治倫理,似乎不大可能。林鄭月娥現在是第一任任期,理論上可以連任,但是任內風風雨雨,施政備受爭議,變成一個民望極低的領袖。

反修例問責應記一過

本來2017年選舉特首的時候,3個候選人:曾俊華、林鄭月娥、胡國興,她是最受歡迎,曾經出任發展局局長、政務司司長,經驗豐富,有「好打得」的美譽。可惜上任後推出《逃犯條例》修訂引發嚴重社會事件,治安失控,中央要在香港推行《港區國安法》,才可以恢復社會秩序,政治問責而言,應記一過。

任內又出現「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林鄭月娥雖然事事親力親為,然而社會氣氛始終未能配合防疫,全民檢測和防疫注射皆不理想,雖然中央多番協助,都未能達標,這是政治上負面標籤所至。

試想想,一個地區領導,兩番要中央出手,亦未能完全解決問題,怎不政治問責而下台。不如讓一個新面孔,帶來新希望,重新出發。

梁振英作為政治領袖,十分可愛。他退任特首之後,仍然活躍政壇,除了因為身任全國政協副主席,關心國家事務,亦熱中本地政治,特別在反修例的社會事件,他義正詞嚴批評反對派,幾近建制派的言論領導,難怪林鄭以KOL形容他。

梁振英評論國家安全之外,經常議論本港事務,譬如最近談房屋建設,建議在郊野公園邊陲興建樓宇。

香港真的缺政治人才?

具體方案是在大欖涌郊野公園不超過100公頃的邊陲地帶,大約郊野公園總面積的千分之二,興建2萬至3萬個居屋單位,不收地價,只收開發土地,以及建築成本,劃一呎價6000元出售。這當然是一個很好的建議,而且受到歡迎,可惜的是「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屬於政治倫理的問題。

政治運作是複雜的,若果「政出多門」,很容易相互制衡,互相抵制,因此只可以有一個權力中心,否則政令難行。中國幾千年來最擔心是權力分散,地方割據,西方民主制度,亦不想出現跛腳鴨。

梁振英從前任特首,到政協副主席,到時事評論員,到政策倡議者,容易引起分門分派,削弱政府權威,實在不合政治倫理。我們那有見到江澤民、胡錦濤公開批評習近平的政策?另有一套建議呢?

有一說梁振英可以再當特首,續其未圓之夢。實際上梁振英未能續任,定當出自北京高層旨意,中央領導為什麼會打倒昨日的我,要政協副主席紆尊降貴重任特首呢?因此若果特首之爭在林鄭月娥和梁振英,我們只在死胡同打轉,難道香港真的如斯缺乏政治人才?

時事評論員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