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5月6日

黃伯農

美國再發動對華貿易戰的勝算

4月下旬,美國貿易代表戴琦說,正對中國的貿易政策進行全面評估。一方面,她表示將努力令中國遵守前總統特朗普與北京達成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購買更多美國海產和貨品、改革知識產權和農業監管、及開放金融領域。另一方面,她將努力解決美國對歐盟的關稅爭拗問題,指需要共同解決全球鋼鋁材產能過剩問題,又說主要是因為中國產能過剩的問題。

究竟拜登政府發動第二輪對華貿易戰的前景和勝算怎麼樣?本文從特朗普時期的中國經濟結構性變遷的方面去探討,評估若美國發動第二輪對華貿易戰的勝算率有多少。

中國經濟結構已轉型

特朗普政府發動的對華貿易戰錯誤高估了關稅對中國經濟所造成的破壞。2018年的中國經濟結構已沒有2008年時般依賴對外貿易。2008年,中國的淨貿易盈餘佔全國GDP的8.3%。但到了2018年,中國淨貿易盈餘只佔了全國GDP的1.3%。相比,中國家庭消費額佔全國GDP的百分比已迅速增長至40%。雖然這比率仍不及美國家庭消費額佔全國GDP的68%,但2008年至2018年間中國的私人消費額已以每年8%的增長率在急速擴張。相反,美國私人消費額的增長率則只有每年的2.2%。

自2015年起,內部消費已構成中國GDP增長的60%,但出口所帶動的GDP增長已收縮至10%。隨着中國的人口結構轉變、都市化變遷和數碼經濟的發展,有分析共識到中國經濟結構於特朗普對華發動貿易戰前早已成為了一個依賴內需「大眾消費社會」(mass consumption society)。所以,特朗普政府透過增加關稅去試圖減少中國向美國的出口量,效果卻最多只能減低中國GDP增長的半個百分點。

特朗普也高估了貿易戰對境外投資中國量的影響。縱使有聲音大喊將外資企業遷離中國,但客觀數據並不支持此說的可行性。2018年一項調查顯示,97%在華美國企業說自己正在賺錢,87%美資企業未有計劃遷離。又有些外資公司轉到越南等鄰近國家後,因發現缺乏具技術勞工而要遷回中國。

依靠出口去達到盈利的在華海外投資者,會因為美國增加關稅而考慮遷出中國。但依靠中國境內市場去達到盈利的海外投資者則只會透過加強在中國的產能去擴大內地市場的佔有率,從而避開美國的關稅措施。2019年,已有35%的美國企業採取「產於中國、用於中國」(in China,for China)的營運策略,這批企業包括特斯拉(Tesla)和微軟。到現時為止,我們仍沒有證據去證明有大批外國企業已遷離中國。

特朗普政府亦同時向歐亞盟友發動貿易戰,包括指德國和加拿大的鋼材構成美國的國家威脅。美國退出多邊貿易組織,包括自己帶頭成立的《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卻為中國製造了與美國的亞太盟友去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機會。最近北京已積極示意想加入暫沒有美國參與的《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可見中國一致地擁抱所有多邊貿易條約。

貿易戰反傷美國家庭

貿易戰也削弱了特朗普的政經基地和共和黨的群眾支持率,原因是增加入口關稅已由美國入口商和消費者們去承擔,導致美國每個家庭平均每年損失了1000美元的收入。增加入口關稅也沒有為美國增加大量職位,主要原因是自八十年代起,美國已從「製造業經濟體」(manufacturing economy)結構性轉型成為一個「服務為本經濟體」(service-based economy)。1980至2000年間,美國製造業失去了200萬個職位。2000至2016年間,美國製造業再流失多500萬職位。美國經濟結構性轉型所導致製造業職位大量流失,才是當今美國國家經濟增長疲弱和種族階級社會衝突的問題癥結所在,並非靠貿易戰便可以解決。

根據2020年美國大選前的經驗,北京早已向美國農產品實施報復性關稅,間接削弱了特朗普的鄉郊農民票源。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期間,美國農場申請破產的案件激增至13%。我們便不能否認特朗普敗選的其中一個因素與北京的報復性關稅有關。

另外,特朗普欲透過貿易戰限制中國經濟增長和爭贏中共。但北京已積極推動多邊主義和實施開放改革,拜登若以特朗普方法向華再發動貿易戰,恐怕有很大機會重蹈他失敗的覆轍。

總結反省

上世紀八十年代美國向日本發動貿易戰時的美國經濟和日本經濟,跟今天的美國經濟和中國經濟在結構上存在巨大差異。當年,美國和日本同為依賴出口去賺取貿易盈餘的製造業經濟體。美國能說服英國、法國和西德一同以關稅圍堵日本,是因為美英法德同時是與日本都有出口競爭關係的製造業經濟體,4國便能成功迫使東京就範。

相反,今天的美國和歐洲盟友們跟中國的經濟結構都並非單一地依賴出口去賺取貿易盈餘的製造業經濟體。今天法國和德國雖仍是工業製造業經濟體,但美國和英國自上世紀前總統列根和首相戴卓爾夫人時代開始便已轉型成為「新自由主義服務為本經濟體」(neo-liberal service-based economy),透過全球化讓大量工業製造業產能伸展到國外。

於「一帶一路」和「雙循環」國家發展戰略的調控底下,中國已漸由靠出口的「製造業經濟體」兼備了靠內需的「消費為本經濟體」。中國社會主義所調控的境內市場的龐大消費力和購買力又正好能夠滿足美英服務業出口和法德製造業出口的經濟增長需求。

換言之,現時中國和美國於經濟結構上跟上世紀美日之間的經濟競爭衝突關係存在差異;中美其實存在互補性經濟發展空間,仍可找到一個經濟相互依存支點去共同管控科技地緣政治衝突,再發動貿易戰不是良策。

英國巴斯大學政治、語言及國際研究學系副教授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