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4月21日

趙耀華 龍虎山下

社會主義是如何來到中國的

自從國安法通過以來,香港特區進入了一國兩制2.0階段,香港人有需要進一步認識國情,現在中國實施的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追本溯源,究竟社會主義如何來到中國?

1914年6月28日,塞爾維亞一個狂熱青年在波斯尼亞首府薩拉熱窩,開槍打死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引起一連串強烈反應,最終演變成全面戰爭,參戰國分成同盟國和協約國兩大陣營(史稱「第一次世界大戰」,實為事後相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而言,當時在中國則稱為「歐戰」)。同盟國包括德國、奧匈帝國、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和保加利亞,而協約國則包括英國、法國、俄羅斯、意大利、美國、塞爾維亞以及日本、中國。

抵抗外敵

日本在1894年的甲午戰爭和1905年的日俄戰爭,分別打敗清政府和俄羅斯帝國之後,對中國和西太平洋仍虎視眈眈。歐戰爆發之後,日本以曾簽訂英日同盟條約為由參加協約國陣營,並於1914年8月27日向德國宣戰,向山東青島(即德國在亞洲最大的軍港)發動戰爭。同年11月7日,德軍投降,日本佔領膠州灣。

中國的北洋政府隨即向日本政府提出從青島撤軍的要求,不僅不得要領,反遭日本駐華公使於1915年1月18日,向總統袁世凱提出了所謂《二十一條》,要求中國進一步賦予日本在華的影響力,削弱中國的主權。北洋政府最後簽署的是《二十一條》輕量版的《中日民四條約》。事件曝光以後,舉國嘩然,抗議不斷。

北洋政府和日本秘密談判過程中,事情逐漸透露出來,有說是北洋政府有意為之,希望列強能夠干預,使得日本不能得逞。這甚有可能,因為事實上有例在先,中國在甲午戰爭失敗後簽訂《馬關條約》,須將遼東割讓給日本,但在德、法、俄三國干預之下,日本把遼東交還中國,亦即「三國干涉還遼」事件。

北洋政府於1917年4月15日加入協約國,向同盟國宣戰。中國士兵雖然沒有實際參戰,只是提供後勤補給,亦得以戰勝國身份,參與1919年在凡爾賽宮舉行的巴黎和會。可惜事與願違,和會後簽訂的《凡爾賽條約》,卻把德國在山東的利益交了給日本!

1919年5月4日,北京的大學生上街抗議,火燒趙家樓,北洋政府大舉逮捕涉事大學生,隨即演變成全國抗議運動,展開有名的「五四運動」。(在美國的調停下,中國和日本以及其他七個國家在1922年美國華盛頓開會達成協議,將青島歸還中國,不過這已是後話。)

反傳統思潮

五四運動爆發前幾年,中國思想界已出現反儒家的思潮,例如反對婦女纏足,提倡男女平等,以至劃時代的白話文運動,當時又以《新青年》雜誌為文化運動的核心。該雜誌既有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錢玄同四支健筆,而魯迅的短篇小說影響力也很大。毛澤東幾年後回憶五四運動,亦稱陳獨秀為「思想界的大明星」、「五四運動的總司令」。

俄羅斯羅曼諾夫帝國是西方列強中的一個後進國家,到了1917年初,由於連年戰爭,疲憊不堪,士兵厭戰,爆發了二月革命,沙皇尼古拉二世下台,帝制瓦解,但是新成立的臨時政府仍然繼續尼古拉二世的戰役,民怨持續發酵,終於爆發另一場革命,推翻了臨時政府,那就是舉世聞名的俄國十月革命。領導革命的是列寧和以托洛茨基為首的布爾什維克(布爾什維克是俄語多數派的意思,實際上是指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在1903年的一次黨大會中分裂出來,以列寧為首的那一派。)

李大釗受十月革命鼓舞,先後發表《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克的勝利》、《新紀元》等文章和演講,大力歌頌。五四運動期間,陳獨秀被捕入獄,李大釗既奔走營救,寫下了《我的馬克思主義觀》、《再論問題與主義》等文章,又組織成立馬克思學術研究會,系統地介紹並研究馬克思主義的科學體系,推動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筆者重讀這些文章,覺得並非有特別深度,社會主義或馬克思主義得以受到當時知識界和年輕人關注,我覺得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蘇俄的助力

第一,十月革命後在俄國成立的政權,不但聲稱代表勞苦大眾,還有自己一套的民族政策,通過《俄羅斯各族人民權利宣言》,宣布俄羅斯境內各個民族地位平等,可以民族自決,包括成立獨立國家的權利。這對於備受列強壓迫的中國,特別有吸引力。

其後俄羅斯與其他幾個爆發了革命的鄰近政權,在1922年組成蘇聯,以憲法規定加盟共和國有權獨立出去,而烏克蘭和白俄羅斯既屬蘇聯的一部分,卻都是聯合國的創始成員,其會員資格一直維持至今,這都說明當時的十月革命後的俄羅斯和蘇聯對民族,主權,國家等等範疇的特殊觀點。

和中國相關的事件則牽涉中國東方鐵路(不同時期有不同名字)。1896年(光緒22年),清政府和俄羅斯帝國簽訂《中俄密約》,同意俄國從西伯利亞通過中國東三省建設一條鐵路到海參崴,鐵路原本由兩國政府合辦,但清廷積弱,實際上由俄國管理,於是東北的心臟地帶出現一個規模遠比普通租界大得多,而不受中國管轄的國中之國。

1917年十月革命後的俄國革命政權,不僅沒有宣布繼承沙俄的權利,反而宣布廢除沙俄與中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以及俄國在華的特權,包括無條件將中東鐵路交還中國。這種做法都使得中國有識之士刮目相看。

第二,同樣重要的原因,是革命後成立的俄國和後來成立的蘇聯,能夠為提供強大的財政、物資,以至軍事上的幫助,以便中國尋求統一和獨立自主。中國共產黨的最早組織在1920年8月在上海成立,翌年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1923年1月,孫中山與蘇聯代表越飛會面,發表聯合聲明,開始聯俄容共政策,同年6月中國共產黨決定全體黨員以個人名義加入中國國民黨,這一切都是為北伐和統一中國作準備。

孫中山在1925年初逝世前,其總理遺囑就說:「余致力國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國之自由平等。積四十年之經驗,深知欲達到此目的,必須喚起民眾及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鬥。」

社會主義就是這樣來到中國的,「平等待我」就是關鍵所在。至於布爾什維克黨支持民族平等的政策到底是權宜之計,還是真心相信的原則立場,又是否陳義過高,不切實際?那就是另一個課題了。

香港大學經管學院經濟學副教授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