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3月25日

劉健宇

新通識科改頭換面的3個「兩頭唔到岸」

為了檢討中小學課程的實行,教育局於2017年11月成立的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下稱專責小組)。為檢討包括通識教育科在內的高中核心科目,以及價值觀教育和生涯規劃教育等教育事務,專責小組在去年9月提交最後報告。此外,原於2019年12月成立的「通識教育科課程檢討委員會」在2020年終突被解散,取而代之是1月成立的「重新冠名科目委員會」,據悉將會大幅修改通識科,並計劃於今年9月推行新課程。

課程大改與檢討報告存差異

根據專責小組最後報告的建議「在不影響課程完整性的前提下……縮減及 / 或調適課程和評估安排」,在短短5個月間,現況卻與經過充分公眾參與及專業討論的專責小組報告書大有出入。此舉既有悖於過去的教育專業自主與程序公義,更在課程規劃上「兩頭唔到岸」。反觀與香港一樣推行類似「通識科」的新加坡,一直堅持以探究式學習為本,學生更須完成類似香港的獨立專題探究(IES)。

上述專責小組用了近兩年多的時間,當中包括牽涉不同教育持份者的會議及公眾諮詢,例如中小學議會、大學及大專代表等,最後報告亦建議通識科「經修訂後的課程或需3至4年才能於中四級開始推行」。如今我們看到的改變可謂「推倒重來」,而新課程在設計方向上亦有着3個「兩頭唔到岸」的問題。

這次課程改革第一個「兩頭唔到岸」,實是這個課程的課時由250小時大幅減少至約160小時,但仍作為四個核心科之一,評估卻只分「達標」與否。在現行的升學安排下,新課程「達標」亦只會得2分,但修讀應用學習科(課時近180小時,熱門科目如旅遊與款待),最高卻可獲得第四級評級,即獲4分。課時不少但回報低,師生在高中考試主導的學習下自然不想投入過多心力。而現在評估方法又與以往完全不同,未來幾屆「白老鼠」既難以計算須要付出多少心力才可獲得「達標」,更甚者若果因為這一科不達標而影響大學升學,到底師生的壓力是否如局方所言有所釋放也是難料。

考評方法不重視考生論述

第二個「兩頭唔到岸」,則是新課程的國際認受性問題。現時香港考評局網站顯示「香港中學文憑」的「國際考試基準研究」均以英國考評機構為宗,新高中課程自2010年獲英國大學及院校招生事務處(UCAS)納入其分數對照制度,如今通識科十年經營因「突然」發現「一開始已有問題」而要改頭換面,實在令人唏噓。更重要的是,如今國際局勢難以預測,課程改革後如何繼續與國際接軌,而非陷入政治化的局面遂影響學生升學規劃,挑戰不少。

第三個「兩頭唔到岸」,則是取消「獨立專題探究」及「延伸回應題」。首先,專責小組最後報告認為,應容許學生可選擇不進行獨立專題探究,並將獨立專題探究轉為延伸與選修部分;該建議更將筆試與獨立專題探究的評級分開。獨立專題探究的原意是希望學生在以研究為主的獨立專題探究中展示不同的能力,例如資料搜集、分析、解難與傳意。學生可透過閱讀、研究及其個人經驗,在獨立專題探究報告中展示一定份量與本學科相關的題材,報告亦可以是文字或非文字形式等,並加入個人反思。

但現時的改革剝奪了學習能力較高的學生,利用獨立專題探究的自主學習機會,做法十分可惜。此外,參考現時教育局的「樣本試題」,甲部的「短題目」及「多項選擇題」,實難以評核學生的分析問題,僅是評核學生背誦資料及概念的能力,乙部的「資料回應題」則評核學生應用資料的能力,較少像過去通識科般,讓學生建立個人論述。

星社會教育科推動身份認同

新加坡自1997年推出「社會教育科」(Social Studies),經過多年發展,今日已成為當地高中核心科目「人文科」的必修部分。

社會教育科與香港原本的通識科極為相似,而整個高中課程以「賦權個人,貢獻社會」(Empowering Individuals, Enriching Society)為宗,下設三個探索題目,分別為「探索公民權責與治理」、「多元社會的生活」及「成為全球化世界的一部分」。新加坡教育部的課程指引建議以「探究式學習」引導學生掌握該三個探索題目,並以「新加坡人」的身份,了解自己對新加坡社會及國際社會的角色的貢獻。

至於評核則分為「校本評核」及「公開考試」。校本評核要求學生進行一個類似「獨立專題探究」的報告,在新加坡也談到這個方法有不少不足之處,例如師生往往在較高年級時才草草開始,學生進行的訪問與研究也流於表面,但這個學習活動帶來的研究過程令學生有所得着。至於公開考試則與香港通識科的資料回應題及延伸回應題相似,分別稱為資料為本個案研究(Source-Based Case Study, SBCS)及結構式回應題(Structured-Response Question, SRQ),要求學生根據資料回應問題,及根據指定資料分析一些事件,後者更須要學生建立個人論述。

當年高中新課程在2004年發表諮詢文件,並於2009年正式推行,有5年時間準備;如今「重新冠名科目」在今年1月宣布改革後,便須在同年9月推行,只有8個月時間準備,至今更連名字也未決定;加上上述列出的三個有待解決的問題,在此刻「米已成炊」的困局下,只能期望當局一切以學生福祉為依歸。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