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1月8日

麥國華

洗銅銀夾大聲

廣東有句俚語,叫「洗銅銀夾大聲」,世上確有不少人,由全球公認最有權力的人,到在香港經常自詡有權力的人,做了錯事不單止不認錯,還聲大夾惡兇人,希望遮掩過錯或嘗試扭轉敗局。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選舉中落敗,得票遠低於對手,到得山窮水盡,竟然在國會即將確認選舉結果前夕,打電話給最關鍵州份佐治亞州的州務卿拉芬斯帕格,要他「找出11780張選票,比我們需要的多一張」。拉芬斯帕格也不是省油燈,直指特朗普的不是,特朗普老羞成怒,竟威脅說「若拒絕則要承擔不明確的刑事後果」。

這個全球最有權力的人,為着權力慾望,一再使出不當手段想「翻盤」。他指選舉舞弊,卻拿不出丁點證據,面對各方指控,亦只能聲大大的說fake news,總之他說是就是。要求州官犯法已是大錯特錯,遭到拒絕後竟然威脅他若不服從,便可能要面對刑事責任,好一副恃勢凌人的惡形惡相。

不守法的惡果即時顯現,前日國會認證選舉結果,特朗普的支持者攻入國會,引致多人傷亡。

「洗銅銀夾大聲」的又豈只限於美國總統,在香港整天訴說擁有第四權的記者協會同樣在「洗銅銀」,聲音也小不到哪裏。

運輸署一向容許市民查詢登記車輛車主的個人資料,但白紙黑字寫清楚,查詢用途僅限於有關運輸的法律程序、買賣車輛以及交通和運輸事宜。不少傳媒利用這項服務追查目標人員的私人資料,明顯地,查冊時申報的目的可能屬「虛假陳述」而違犯法例。

運輸署為着保障車主,決定將查冊人的姓名和申請目的通知已登記的車主,新措施觸動了記者協會的神經。

記協認為,車牌查冊是記者一貫查證手法,新措施等於向車主通風報信,只要新聞工作者調查相關車輛,車主就可事先想辦法應對避過監察,進一步打壓調查報道,亦削弱公眾知情權。記協要求政府在申請車牌查冊的申報選項中,加入「傳媒報道」用途,並豁免通知車主的安排。

有新聞系講師說車主若知悉有人調查,有可能更改紀錄、毁滅證據等,嚴重損害公眾及傳媒監察能力,「讓有心掩蓋真相的人多了一個保護罩」。

這些論調完全基於一個單方面的假設,被傳媒查冊的車主都是「嫌疑犯」,就跟特朗普說那11000多票都是舞弊得來的一樣。傳媒CID上身,既要暗裏調查疑犯,更不准疑犯知道被調查,防止他們毁滅證據。天曉得被查的「疑犯」有多少真的涉及刑事罪行。

傳媒是專業,專業有專業操守,最起碼的專業操守是守法。為什麼傳媒可以用不法的手段去追查懷疑不當的行為?知道某個名人走進某酒店,「公眾利益」是不是足以蓋過法律?

記者協會多次提及傳媒透過查冊做偵查報道的豐功偉績,列舉有多少公職人員被揭發有不當行為等等,這些報道當然得到大眾的認同和嘉許,但市民從來不會知道的是,究竟有多少無辜者的私隱被不相干的人士知曉,甚至放上網公開。傳媒調查過後若證明當事人清白,又有沒有將結果告訴當事人,並向他們道歉?

「洗銅銀」是不合法行為,任何人都不能以為進佔自建的道德高地便可以目空一切,愛做什麼便做什麼,除非社會認同誰大、誰惡、誰正確。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