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4日
4名攬炒派議員由於違反効忠《基本法》的誓言被DQ,另有十多名甘願與之「綑綁」的反對派議員辭職。這些議員走了,相信今後立法會的運作更順暢,不會因扯皮而空耗時光。
本周三,行政長官將公布《施政報告》,立法會少了攬炒派,沒有人來攪局,市民對政府的期望值升高了,對《施政報告》寄予厚望。那麼,政府如何緊貼民意施政?
如何推動行政與立法良性互動?
前幾天,立法會建制派議員約見了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就近期收集的民意進行了溝通。很多位建制派議員稱,抗疫拖拖拉拉持續了很長時間,特區政府一定要用新思維來抗疫,堅決實行全民強制檢測,才能盡快恢復經濟;經濟恢復了,才有助於改善民生。林鄭在回應建制派議員建議時指出,推行全民強制檢測有難度;但她同時又指出,不排除採取更強硬的抗疫措施。
儘管林鄭與建制派議員在抗疫措施上有分歧,但這種良性互動值得點讚。首先,這一次,建制派議員並沒有坐等政府提交議案,而是主動收集民意,主動約見林鄭,督促政府作為。其次,兩者的出發點都是懷着最大的善意,是為了把香港搞好。
這個事例提醒政府:今後如何與立法會議員良性互動?在筆者看來,政府需要在兩個方面改進工作。
其一,應更加主動溝通。以往政府遞交的議案在立法會受阻,除了攬炒派議員故意刁難的因素之外,還有一個因素,就是議員對政府提交的議案了解不深,對政策的意圖理解不透。今後,政府應透過多種方式,及時、全面、系統地向議員說明議案,讓議員準確了解、理解。以往,有些政府官員到立法會說明議案,擔憂會受到攬炒議員的辱罵,甚至暴力攻擊,現在情形不同,大可不必擔心。
其二,應更加注重與反對派議員的溝通。在立法會,被貼上「反對派」標籤的議員並非鐵板一塊,有的是死心塌地要「逢中必反」「逢特區政府必反」「為反而反」,有的則更符合「忠誠反對派」的標準,並沒有違反効忠《基本法》的誓言,以往也能以「和理非」方式發表意見。雖然曾說過與攬炒派議員「齊上齊落」的話,但最終還是留了下來,說明其仍以民意為重、以大局為重,政府應以包容的態度與之溝通。
總之,行政與立法良性互動,是香港之福;反之,則是香港之禍。促進兩者的良性互動,更多的主動權在政府一方。
如何拓寬民意渠道?
「修例風波」的一頁已經翻過,但其中的教訓應該記取。平心而論,「修例」的初衷沒有錯,但為什麼當初提出「修例」草案時會引來那麼多人反對?細想起來,最初的方案還是比較粗糙,沒有考慮到諸多細節問題。後來,經過幾番諮詢民意,梳理出了「八不移交」的原則。客觀地講,「八不移交」明確後,「修例」草案還是不錯的,但為時已晚,反中亂港勢力掀起軒然大波,香港局勢已到了不撤回「修例」則無法控制的地步。痛定思痛,可見政府對民意把握不準!
風波既定,重新出發。政府應珍惜來之不易的和諧穩定的政治環境,在精準把握民意上多做功課。在筆者看來,至少在以下三個方面應有所改進。
第一,行政會議要成為名副其實的「智囊團」。按照《基本法》的規定,行政會議是協助行政長官決策的機構。行政會議每周舉行一次會議,由行政長官主持。行政長官在作出重要決策、向立法會提交法案、制定附屬法規和解散立法會前,須徵詢行政會議的意見。行政會議囊括了多位各界精英,從理論上講,是可以及時收集到真實民意的,為什麼在實踐中總有偏差?應該深刻檢視,分析一下問題出在哪裏?並以務實態度加以改進。
第二,基層公務員要成為傳遞民意的「訊息員」。特區政府擁有龐大的公務員隊伍,其中一部分是基層公務員,他們最「接地氣」,最了解市民的所思所盼。如何讓基層公務員成為收集民意的「訊息員」?這個功課值得做一做。
第三,問責官員要主動落區了解民情。政府問責官員不能平時高高在上,出了事情才公開表示「遺憾」、「譴責」,象徵性地出來走一走了事。官員應隨時到自己管理的基層機構或社區走走,對基層的情況做到瞭如指掌,才能防患於未然。
如何提升應變能力?
應該清醒地看到,攬炒派被踢出立法會後,他們不會就此銷聲匿跡,一定還會在其他地方「開闢戰場」,繼續「攬炒」,而他們在做這些事的時候,不會以政黨名義進行,而以「關注組」、「居民組織」之類名義進行,定會貼上「為民請命」的標籤,把事情一步步鬧大,引發「國際關注」,再次將香港拖入動亂的深淵。
比如,在抗疫方面,特區政府出台的任何強制性措施,都會成為攬炒派攻擊的「靶子」,他們會用「侵犯人權」說事,而這個說法很容易引發美英等國的「關注」。如果國產疫苗率先問世,他們會造謠國產疫苗缺乏安全性,煽動民眾反對引入國產疫苗。在民生方面,他們會利用區議會資源,反對政府的經濟民生政策。在政治方面,他們會醜化立法會的建制派議員,以「民間議會」否定立法會。面對以上可能出現的變數,特區政府是否做好了應變的準備?為此,筆者與立法會資深議員梁美芬探討,她指出:「建制派及政府在這關鍵的時間要有所作為,有所改變,重大民生及政治議題不應拖拖拉拉。議會文化要有所不同,回復議會應有的莊嚴及優貭的議事文化。」
從過往的情況看,政府在應對攬炒派的搞事時,顯得比較遲鈍。有許多事情,明擺着是政府真心為民、攬炒派造謠生事,部分市民卻誤解政府,令政府施政遭遇阻力。如今,香港局勢好不容易平靜下來,政府在推出每一項政策時,都應在諮詢、宣傳、釋疑上多着力,爭取市民的支持,不能再自置於被動地位。
志不求易,事不避難。立法會少了攬炒派,政府仍需加倍努力!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黃藍對陣 |
上一篇: | 確診收五千風波 證官民距離遙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