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10月29日

社評 社評

螞蟻與「當舖」亦敵亦友 創新跟監管相輔相成

螞蟻集團以雷霆萬鈞之勢於中港兩地上市,集資規模史上最大、認購熱潮前所未見不必多說,連宿敵騰訊旗下微信支付亦沾了對手的光,獲券商紛紛上調估值,騰訊股價應聲首破六百元大關。阿里巴巴母憑子貴,在港股整體偏軟下逆市破頂。一時之間,全城為爭相搭上金融科技(FinTech)的快車如癡如醉。

就在螞蟻啟動招股前三天,第二屆外灘金融峰會於上海舉行,阿里創辦人馬雲及國家副主席王岐山的演講成為重頭戲。在馬雲眼中,金融的本質是信用管理,但銀行延續的依然是要抵押、重擔保的「當舖」思維,很難支持未來三十年世界發展對金融的需求。久未公開露面的王岐山則強調,近年金融新技術廣泛應用,新業態層出不窮,惟必須堅持金融創新與加強監管並重,不能走投機賭博、龐氏騙局式的邪路,在激發市場活力、擴大金融開放與提高監管能力之間求取平衡。

馬雲展現一貫「顛覆者」氣派,對銀行抱殘守舊窒礙金融發展滿腹怨言,還指沒有風險的創新只會扼殺創新,把風險控制到零,本身就是最大的風險,跟王岐山就中國金融業路向提出的「三要」、「三不能」,安全性永遠排在第一位,驟聽之下針鋒相對。

然而,創新與監管並非想當然般勢不兩立,國際間不少例子證明,倘若處理得宜,兩者不但能取得平衡,相輔相成亦非難事。在英國金融業務監理局(FCA)帶頭下,香港、新加坡、澳洲的監管機構近年相繼引入原應用於電腦軟件開發的「沙盒」(Sandbox)概念,把測試過程與外界隔絕的情景移植到金融科技創新之上。

新創企業只要在「沙盒」內運作,於一定範圍內毋須受現行法規束縛,大可放手測試嶄新服務和商業模式,既為相關公司提供盡情嘗試的空間,又能確保金融安全不致受到威脅。香港金融管理局於二○一六年成立金融科技促進辦公室(FFO),在推動監管沙盒方面發揮了極大作用。

螞蟻之所以能於十年八載間發展成業務遍及支付、消費者信貸以至財富管理的金融「巨獸」,洞察市場需求的能力高強,固然居功至偉,同時也很大程度是拜中央願意容許集團在多個領域開展試驗所賜。不過,只因螞蟻崛起猶如大步流星,規模及影響力遠超當初想像,監管機構才不得不加強防範,以免出現王岐山所說的「提高效率帶來便利的同時,安全風險不斷放大」。

現時已成為螞蟻單一最大業務的消費者信貸(今年上半年佔集團營業額達四成),本身就是創新與監管碰撞磨合的產物。螞蟻起初採用的是自行放貸,然後把貸款「打包」成證券出售給其他金融機構,惟歐美前車可鑑,監管機構擔心證券化(securitization)失控為金融體系埋下禍根,悲劇在中國重演,遂要求螞蟻像常規貸款發起人(loan originator)般持有足夠資本。可是,遵守規例必然損及邊際利潤,集團決定改變策略,利用螞蟻從消費者身上掌握的大數據,專注發掘借款者並評估其信貸質素,由銀行決定是否向潛在客戶提供貸款,螞蟻則從中收取可觀的「科技服務費」。一般相信,透過此模式發放的信貸,多達百分之九十八置放於銀行資產負債表之上。

從螞蟻的角度出發,此經營平台集靈便、高利潤與輕資產(asset-light)三大優勢於一身,難怪投資者「爭崩頭」也要押注其股票。若說螞蟻顛覆傳統銀行業,不如形容兩者關係「亦敵亦友」(Frenemies)。

螞蟻在金融領域無孔不入,固然會搶走不少銀行存款和侵蝕傳統金融機構的利潤,但從消費者信貸這個板塊可見,馬雲對「當舖」思維縱有諸般不滿,銀行與螞蟻其實合作無間,在各取所需的前提下構成利益共同體。然而,銀行通過跟螞蟻建立的業務關係,不斷擴大客戶基礎,無形中增加了資產負債表上的風險,王岐山於金融峰會上的警示並非杞人憂天。

螞蟻集團的成功,足以說明金融科技打破既有框框惠及全民,至於香港、新加坡和澳洲之所以具備條件加快FinTech發展,一個重要原因是此等地區的金融體系相對健全,不像好些歐洲銀行那樣,在金融海嘯、歐債危機後手忙腳亂節流自救,無力投放資源推動轉型。說到底,創新與監管並重,才是開拓FinTech的正道。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