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3日
香港面對第三波新冠肺炎疫情,提升應對措施,上周已開始擴大檢測,包括到地區上普遍取樣,首先選在慈雲山多座屋邨,由民政事務總署統籌進行。民政職員披上防護衣,率先參與社區一線防疫工作。
內地抗疫的一項成功經驗,是「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前提是有充足的檢測。內地的檢測方針是︰對重點人群「應檢盡檢」,其他人群「願檢盡檢」;再加上疾控機構定期對普通人群進行抽樣監測。
在慈雲山屋邨提供的免費檢測,屬於「願檢盡檢」,不能算作「排查」。屋邨居民是自願去排隊領取樣本瓶、自行採深喉唾液樣本。這樣較大規模的地區檢測,有助找出潛在的感染病例,卻不能確保把所有感染病例都查出來。
中國完成優化試劑
這次地區檢測對象是屋邨22座樓約4萬名居民。檢測結果將絕大多數是陰性。當局表明不會通知每個居民檢測的陰性結果;如果有樣本呈陽性,會送衞生署公共衞生檢測中心覆檢跟進。
當局同時在各區公立診所派發樣本瓶,讓有輕微病徵的市民交樣檢測;又對職業司機、院舍員工、街市商販等群組提供檢測,免費名額為50萬。這些同樣是「願檢盡檢」,至今發現陽性樣本10多例。
香港以自身檢測能力應付了前階段抗疫需要。當較多市民要求檢測以取得無感染證明時,卻遇到保護主義的種種奇談怪論。本地機構每日應付數千次檢測;官方稱每天24小時不停運作,可增至逾萬次。香港是750萬人口的高密度城市;如果要「全民檢測」,本地力量肯定不勝負荷。
數天前,美國哈佛大學醫學教授喬布指出,由於新冠肺炎感染人數多,全美國檢測設施面臨壓垮,所需試劑物料供應短缺、待檢樣本大量累積;交出結果的周期如今一般要10至15天,而病毒在感染一周內傳播性最強,「檢測完全失去了防疫功用」。
喬布建議美國改變檢測策略︰捨棄核酸檢測,改用抗原檢測。核酸檢測精準度高,但缺點是周期長、價錢貴。抗原檢測需要有較多病毒才驗得出來,好處是出結果快、價錢便宜;把藥劑塗在紙張上,成本只1美元,可派給每個人每天檢驗唾液。
新技術6小時有結果
喬布說,美國疾控中心已承認,受實際能力所限,目前只能檢測疑似病例中約一成人。所以,即使抗原檢測只有五成精準度,若能夠普及檢測,也比核酸檢測更能夠廣泛了解實情,及時採取行動。
抗原檢測技術早已存在。本港有年輕發明家月前就拿着樣辦向政府官員推薦,一直未聞回音。
中國疾控中心今年1月7日已成功分離新冠病毒毒株。同月以內,聚合酶鏈式反應(PCR)診斷試劑已優化完成,這是如今多數使用的核酸測試。
過去半年來,內地持續提升了核酸檢測能力,研究縮短檢測周期。現在內地多處地方可以6小時得到結果。在北京,人們可通過手機App預約測檢和查看結果。
據《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行動》白皮書裏說,中國生產核酸檢測試劑的能力已達每天1020萬份,如今內地一天生產的試劑數量,足可供全香港普查遍檢。據介紹,內地做核酸檢測的機構逾4000多家,核酸檢測技術人員現總數2.85萬人。
病毒不分界線,香港如果推行普遍檢測,不能不借助內地力量。組織管理會是大問題。國家衞健委的專家日前介紹經驗,其中一條是設立高效的指揮體系。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新經濟企業未來的增長動力 |
上一篇: | 浪淘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