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3月25日

葉建源 專業議政

別讓「數碼鴻溝」成為「學習鴻溝」

自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爆發以來,學校2月起便一直停課至今,為了不讓學生因為疫情而失去學習機會,學校都奉行「停課不停學」原則,把班房式面對面學與教,改為使用網上遙距教學繼續授課。然而,這種教學模式的實際效果卻可以十分參差,尤其是部分基層學生無論在硬件及軟件的設備和支援都十分不足,比如說家中沒有電腦、或電腦數目不足子女同時使用、手機上網費用昂貴、數據容量不足、網速太慢等等,根本不利甚至無法讓學生暢順地參與網上遙距學習。

早前,我在出席關注學童發展權利聯席的一個有關「疫情期間基層學童網上學習情況」的發布會,當中六成半以上受訪學童只能使用電話進行網上學習,接近三成基層學生家中未能使用電腦做功課。究其原因,主要是家中沒有電腦或家庭成員之間要同時使用;即使有電腦,但又可能因為網速問題而無法有效進行網上學習,甚至早前有新聞指有學生要到學校外、便利店門口借用無線熱點(WiFi)。結果,設備上的不足,或網速問題而導致他們在學習上事倍功半。

家中沒電腦 停課即停學

教育局於2015/16學年起推行「第四個資訊科技教育策略」,以「促進學生善用科技及資訊科技能力」為目標,並首次提倡使用「自攜裝置」(Bring Your Own Device, BYOD)來輔助教學。當時我和教協已關注這項措施會加深基層學童的「數碼鴻溝」(Digital Divide)的問題,並建議政府應大幅增加資源以協助所有學生都能夠享有同等的基本設備以應付電子學習。

然而,在2017年嶺南大學一項調查中顯示,有兩成受訪的基層家庭家中沒有電腦,即使計算所有受訪者的電腦總數再平均除開後,有三成的基層學童不能擁有自己一部電腦。這個問題來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爆發以後,則愈趨嚴重。

在政府的圖書館及文娛中心等都關閉,家中電腦已經成為疫情下學童的唯一學習渠道,但當基層家庭連這項基礎設備也欠缺時,「停課即停學」。隨着疫情愈趨嚴峻,復課日期亦不斷押後,硬件配套不足而長時間無法有效學習,更可能導致「學習鴻溝」的問題,這對學童的個人成長有着十分嚴重的打擊。

流動電腦成學習必需品

政府目前有兩項應急措施協助基層學童的學習障礙問題。第一是聯同電訊商為學童提供手機數據SIM卡,讓他們在接着兩個月可以免費上網;第二因應不少學生需要在停課期間使用自己的流動電腦裝置在家中進行電子學習,關愛基金在上星期宣布,把現時「資助清貧中小學生購買流動電腦裝置」資助計劃擴大至所有推行電子學習的公營中小學,可為合資格的學生向教育局申請基金資助。

換句話說,由現時有推行BYOD政策約270所中小學的學生,放寬至所有合資格的學生,截止申請期雖過但仍具彈性接受處理。

不過,這些都是短暫措施,在可見的將來,網上遙距教學這種教學模式將會愈來愈常見,甚至成為學習環節的一部分,這亦是當局的政策目標之一。而且,資訊科技打破了時間和地域的限制,讓教與學更具彈性地進行。目前的中、小學生資助計劃中已經把書簿、車船及上網開支視為學習必要開支,政府已為有需要學生提供資助。我們不願看到學生因為「數碼鴻溝」,進一步惡化為「學習鴻溝」。在經歷過這場疫情下的教學模式轉變後,流動電腦裝備明顯已成為學生的學習必需品,教育局有責任確保所有學生獲得同等的學習需要,包括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經濟援助。

葉建源  立法會(教育界)議員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