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3月16日

黃永 政治誅心學

雪花世代與課程改革

疫情之下,下周即將舉行中學文憑試──究竟兩個月來的網絡學習模式對學生成績有多少影響?

宏觀而言,危中有機,今次是所有師生全面檢視如何善用科技授課的一次考驗,教育界實在應該總結今次過程中有哪些不足或不暢順的地方,再改進目前課程。

事實上,課程改革是目前環球教育界的熱議課題。因為大概4至5年前,英美各專上學府開始有所謂「雪花學生」或「雪花世代」(snowflake generation)的出現──這類學生會對許多題目特別敏感(也就是像雪花般脆弱)以至焦慮,要求老師預早作提示和授課時照顧同學的情緒反應──例如上刑事法律課,便有學生要求老師在講解有關性侵犯或強姦的法例前,要預先提醒同學「本堂內容或會引起情緒不安,敬請留意」。另一方面,也有不同種族的學生要求老師或其他同學發問時,必須避免提及跟該民族有關的固有印象(stereotype),像問非洲裔學生是否跑得快、問印度裔學生是否擅長瑜伽、問中國裔學生是否數學很厲害等等,原來在不少學府都足以構成有效投訴。

許多校長和教授認為這類雪花學生矯枉過正,乃至限制了學術討論自由。

然而,也有學者認同目前專上院校的課程不夠種族或文化多元,因此過去數年大力提倡「課程去殖化」──意思是長久以來,西方學術界的課文和參考文獻,嚴重缺乏「非白種人」的觀點,因此以往一些想當然的結論,或不能再廣泛應用。

認清西方論述勝去殖

例如有歷史及政治學者認為,傳統的國家形成理論,主要源於歐洲列強爭霸那段歷史,亦即「戰爭需要國家作中央統籌,以便更有效地收取稅款」為基礎。

不過,只要稍為研究一下中國歷史,再看看拉丁美洲和非洲各個國家怎樣誕生,就會得出截然不同的論述,由此反證不能純以歐洲本位觀點來建構相關理論。

劍橋大學最近正積極進行課程改革,並且有許多學者就課程去殖化發表意見。眾學者之共識,乃是輿論經常對此主張有相當大的誤解,尤其是把「去殖化」等同「把西方白人學者的論述完全剔出課程之外」,實在是荒謬至極:畢竟課程去殖化的主要目標,從來旨在擴闊學生的認知面(即超越傳純西方論述),而絕非高舉一方而排擠另一方。

展望將來,與其強調課程需要盡快去殖化,改革關鍵似乎應當聚焦如何讓學生在更早階段,便能清楚認識西方論述的由來,特別是當時複雜的背景因素如何影響學術發展,以及部分過去認為是放諸四海皆準的理論,在全球化發展了那麼多年之後,該從什麼方向重新考究驗證。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