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2月19日

社評 社評

寧小心勿大意 戴口罩莫混淆

口罩無疑極度缺貨,至今市面上仍然是有錢未必買得到,但全民佩戴口罩是必不可少的防疫手段,政府官員和個別醫學界人士實在不應該發放混淆視聽的言論,以免誤導民眾,助長疫情擴散。

特首林鄭月娥早前表示,根據世界衞生組織指引,健康人士若沒有病徵,毋須戴口罩,她甚至對公務員下達「禁罩令」,即使戴了也要除下來。林鄭身先士卒不戴口罩,聲稱是為了「慳啲使」,騰出口罩給更加有迫切需要人士云云。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近日予以附和,發表網誌表示,自農曆年初一起的二十二天沒有去人多的地方,回政總全部都是自行駕車,沒有乘公共交通工具,而且大部分時間是Office alone,「一片口罩都沒有用過,間接是慳了給有需要用口罩的人」。

不知是否跟特首和局長心有靈犀,香港大學公共衞生學院名譽臨床教授司徒永康發表類似言論,他以香港醫學組織聯會的名義高調召開記者會呼籲,健康人士毋須佩戴口罩,市民切勿過於恐慌,所憑之理據同樣是來自世衞。然而,其他專家和組織紛紛提出異議,包括香港泌尿外科學會、香港感染及傳染病醫學會、香港公共醫療醫生協會、真普選醫生聯盟、杏林覺醒和香港兒童免疫過敏及傳染病學會,這些組織異口同聲表明,無論有沒有病徵都應該佩戴口罩,保護自己免受感染。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直言,對於混淆視聽的說法感到十分失望,認為世衞今次抗疫工作的部署,部分顯得進退失據,包括未能即時提供有效資訊;世衞關於口罩的說法,要同時照顧全球不同地方的需要,若把世衞指引應用在香港是完全不恰當。何栢良又判斷,香港和內地已有本地傳播,如果不是香港每個人過去數星期外出時都戴口罩,疫情就不會只有五六十宗確診個案。

俗稱武漢肺炎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最令人憂心的是傳染率極高,更不乏沒有症狀、令人防不勝防的隱形病者。武漢固然是重災區,另一鮮活例子是現在停泊於日本橫濱的郵輪鑽石公主號,船上三千七百人,截至昨日累計五百四十二人確診,其中約五十位是港人,傳染速度之高令人咋舌。何栢良形容,鑽石公主號肯定已是疫區,儼然沙士時期淘大花園E座翻版,船上港人返港後,最壞情況可能上百人陸續發病。

日本政府處理鑽石公主號的手法受到詬病,原意是希望借郵輪作為隔離中心,找出受感染者送院,讓無病徵的人留在船上,等待兩星期後離開,但結果是郵輪成為播毒溫床。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健康安全中心(Johns Hopkins Center for Health Security)傳染病專家英格萊斯比(Tom Inglesby)質疑,測試呈陰性的乘客應一開始就帶離郵輪,送往另一隔離設施,而不是留在船上。日本醫療管理研究會理事長上昌廣亦指出,郵輪是封閉場所,任何失誤都會讓疾病快速傳播。

鑽石公主號的災難清楚地告訴大家,我們面對的是迅捷人傳人的病毒,稍一不慎就會中招。日本算得上檢疫強國,十七年前沙士一疫曾經創下零死亡的優良紀錄,這次抗禦武漢肺炎尚且失守,香港人真的安心不戴口罩嗎?特首和局長慳那十來二十個口罩,究竟可以幫到誰?

混淆視聽的言論隨時貽禍蒼生,特區政府的應有態度是排除萬難努力採購口罩,並非着眼於遏抑需求而呼籲健康人士毋須佩戴。羅致光覺得自行駕車就沒有必要戴口罩,其實也有誤導成分,除非他完全禁絕家人、朋友或同事上車,不去入油。台灣首宗病亡個案的死者正是一位白牌車司機,沒有外遊史的他,感染原因很可能是接載過患病乘客。

驅瘟抗疫的大原則永遠是寧小心勿大意,口罩是人人不容有失的基本防線,掌權者尤其不要「一言喪邦」。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