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3日
英國最高法院上周一連3天開庭,聆訊因國會中止而引起的訴訟;本周內作出裁決。這訴訟源於「脫歐」爭議,提升到憲制層次。
先前,蘇格蘭最高民事法庭司法覆核,就首相約翰遜提請英女皇頒令中止國會一事,已裁定為非法;英格蘭高院也處理覆核申請,卻認為政治問題不應由司法裁決。
英國奉行「國會至上」。國會停止開會有幾種情況:一是由議長宣布休會,議員仍在位和行使職權,例如仍可召開特別會議;二是由女皇宣布中止國會,議員保留席位但一切議會事務停止;三是由首相根據議員表決解散國會,進行新選舉。
中止國會在程序上是由女皇頒令,她照例依循首相建議。約翰遜出任首相,既非經過全國選民授權,他所屬保守黨目前在國會裏也不佔多數,卻憑首相職位要女皇頒令國會由本月10日起中止5星期,這正是「脫歐」期限前的重要時刻,於是引起議員和輿論嘩然,導致好幾宗訴訟。
約翰遜所講的理由是要為女皇準備新會期演詞,但蘇格蘭法庭3位法官一致認定他的真正意圖是阻止國會監察「脫歐」。英國傳媒認為法庭判詞等於指摘首相講大話,有形容為特朗普式的公然撒謊。
英國有評論提起上世紀德國威瑪議會的喪權過程。威瑪議會於1919年8月制訂共和憲法,距今滿100年;憲法寫得民主,實踐起來卻縱容了極端力量,逐漸議會被癱瘓,接着是希特拉上台、納粹專政。
如何運用法律庫器械
約翰遜最突出的政治承諾是帶領英國於下月底「脫歐」。他講狠話說:「寧死在臭水溝裏,也不再推遲。」為避免國會阻撓,早就有人建議設法中止國會,起初約翰遜不贊成,知道會受司法覆核,而終於不惜強行闖關。
司法裁決首先要確定法庭是否受理。首相與國會之爭,未能政治解決,才告上法庭。問題的關鍵,在於首相是否依法行使權力,是否有權中止國會以免監察?這問題是可循法律判斷的。
同一時候,在大西洋彼岸,美國法院也面對關於總統權力的訴訟。特朗普一個突出的競選承諾,是在南方邊界建造圍牆阻擋移民流入。
眾議院裏佔多數的民主黨,拒絕撥款建這圍牆,於是審議預算案時陷入黨派爭議,無法通過,以致去年底至今年初政府停擺了35天。
到後來協議通過了不包括圍牆撥款的預算,特朗普隨即於今年2月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藉此繞過國會,從國防費用中挪用款項建邊界圍牆。民主黨譴責這破壞憲制,指出南方邊界其實並無危情,近年從墨西哥流入的非法移民數目已下降。
美國國會參眾兩院聯合通過決議終止緊急狀態,但這被特朗普以總統權力否決。國會依法每隔半年可再提出要求結束緊急狀態,民主黨近日便醞釀再提案。
同時有多宗訴訟告上法庭,地方法院一度頒布了禁制令,阻止用國防款項建邊界圍牆;最高法院復又批准暫緩禁制。訴訟糾纏不休。
香港依法施政能去多盡
約翰遜能否在限期前成功脫歐、特朗普能否把邊界圍牆築起來,分別關係兩人的政治存亡,他們為此搏鬥,甘冒風險出招;是否真正緊急狀態?是否充分依法施政?毋懼爭議。特朗普、約翰遜是有權盡用。
香港須「依法有效施政」。權為民用,能去得多盡?法律武庫裏的18般器械,是否多備而不用?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警方向港人宣戰? |
上一篇: | 如何應對讀新聞讀到精神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