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7日
很多朋友大惑不解,香港好地地,一直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地方,瞬間變成到處動亂、催淚彈如煙花、晚晚警民衝突的城市。香港歷史中曾有兩次暴動,都是政治性的。第一次是1956年的雙十暴動,第二次是1967年的六七暴動,分別是國民黨和共產黨牽扯其中。
今次顯然是一次政治性騷亂,反映香港一些基本的政治問題未有解決,以至社會在一個不穩定狀態下,一有事端便爆發出來。政治是一種定位的問題,在不同制度、不同環境下,政府和人民的期望、想法需要相互配合,才可有平穩的生活,社會得以和諧;因此,轉變總帶來波動,若處理不當,隨時一發不可收拾。
以近代中國為例,1911年的辛亥革命結束封建王朝,經歷38年的戰亂,期間有對外的抗日戰爭,有在內的軍閥割據,以及國共大戰,最後中國共產黨在1949年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共產主義。相信你問當時的中國國民,九成人都不知道什麼是共產主義!
毛澤東在共產中國建立17年之後,於1966年發動一場文化大革命,破舊立新,確定共產新中國,如何走向這條革命之路,以血淚塑造出國民的新思維、新角色、新定位。痛苦的10年,讓中國領導人想出「富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到1979年實行經濟改革,雖然這一次路線正確,從40年後今天的經濟成果得到證明,但是過程還是出現一些定位問題。
1986年,是年的反貪污、反官倒學潮,令胡耀邦請辭,同時掀起資產階級自由化的爭論,鄧小平和一班長老一錘定音後,把反對派的聲音壓下來,可是定位的溝通、解釋不足,結果兩年後的1989年觸發「六四事件」,令中國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段血淚史反而令全國人民清楚政府的定位,就是掃除政治爭議,當然權力在我手,全力發展經濟,即是不理姓資姓社,創造到經濟成長,就是好的,富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的定位令中國的經濟發展一帆風順,30年來沒有多大的爭論,政府、民間相互了解,相互忍讓。
香港的情況很複雜,「一國兩制」強調「一國」抑或「兩制」,矛盾永遠解不開。自1997年至今22年,各有各的演繹。實際上,1982年香港前途談判的時候,香港對內地貢獻很大,北京對香港作了不少讓步,自然體驗「兩制」較多,但是時移世易,當然「一國」的立場會較為堅持;香港人並不了解,亦不接受定位的調整,觸發了心靈創傷。
香港人第二個定位不清楚的地方是,不願意接受是地方政府的實情,因為「高度自治、港人治港」的說法,把香港人抬得很高,以為我們有很大的自治權力,但是總不能夠當作獨立政治實體,有三權分立的體制。這個落差引動一部分人走向自決之路,而一班並不主張暴力的「和理非」亦願意踏上這班順風車。
第三個定位問題是「港人治港」是政治任務,香港要全面接受政治化,包括政府,即相關的公務員,社會各界,特別是商界,他們有責任,亦唯獨他們有能力提供資源培養政治人才,製造一批優秀的政治家,否則大家都活在一班三流的政客手中,無好日子。
可惜,22年來,政治化的環境出現了,政治人才卻付之闕如,一般公務員有權不用,實行不做不錯,社會怨氣沖天,深層次矛盾解不開,就借一宗台灣殺人案而爆發出來。
李子衝 時事評論員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警察理應得到支持和尊重 |
上一篇: | 警隊宜復設政治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