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7日
英國「脫歐」深陷困局,先後兩任首相卡梅倫、文翠珊為此去職,現在再展開揀選繼任人的程序。3年前曾一度領跑、卻中途脫腳的前倫敦市長約翰遜,如今再成大熱,面臨危機的保守黨急待有奇招拯救。
這次有十多人提名競逐文翠珊的遺缺,將先由國會的312名保守黨議員陸續進行篩選,剩下兩人,再交保守黨全部約16萬黨員在這二中取一。由篩選到投票,有權參與的只佔全國選民的極少數,並無「公民提名」這回事。
輿論警告勿重演3年前的黑箱作業:到剩下兩人對決時,一人無緣無故退選,讓文翠珊獲得欽點,沒經過投票。今次普遍希望做得公開、透明,還因為保守黨在國會裏現已並非多數黨,靠聯合北愛政黨才能執政。
文翠珊的一個重大錯失,是誤判政治形勢,前年啟動提早大選,弄巧反拙,輸掉了保守黨在國會原佔的多數;她的支持度下滑,政治能量大打折扣,與歐盟談判達成的脫歐協議接連遭國會以大比數否決,注定難以完成任期。
英國政論家認為文翠珊無甚建樹。她被引用最多的金句是:「英脫歐就是英脫歐」,如此表達方式,令人想到已故美國壘球手尤紀.比拉的名言:「完場之前,都未算完場」;球員此語被認為深具睿智,近年還有歌手以此為題編出流行曲。
文翠珊口謂脫歐即脫歐,卻無法使之實現,持續爭議不絕。脫歐派堅持「奪回控制權」會帶來種種好處;留歐派則認為無論軟脫硬脫、遲脫早脫,境況都不會比現狀好。雖然3年前公投以脫歐派獲勝,但只算一線之差,兩派繼續爭持,作出種種預言和假設,誰也說服不了誰。
問問一般英國人,普遍回應都表示厭倦:社會上爭議糾纏已久,希望有一個了斷;不管是脫是留,總得讓大家收拾心情面對未來。
然而「完場前都未算完場」;了,才是了。脫與留至今仍未見分解,英國議會既否決了文翠珊的脫歐協議方案,又表決排除了無協議的脫歐,陷入兩難,於是有首相候選人主張提請英女皇宣布國會停止開會,任由政府自行落實決定。有論者擔心,這將破壞政治體制根基;另又有人指出,脫歐問題突顯現行體制已無法應付英國龐雜尖銳的社會矛盾。
脫歐爭議深化,觸發了大量著作出版。其中一本新書是丹尼.杜林與莎莉.湯林森合著的《不列顛尼亞統治︰「脫歐」與帝國終結》,兩作者認為,持續的脫歐爭議反映英國不少人對歷史缺乏認識、對現狀感到焦慮、對未來懷抱幻想,不懂得當今英國的方位,「以為可以回到一種只存在於想像中的秩序」。
兩人指出英國的矛盾交雜,歷史上曾是偉大的全球貿易國家、在世界經濟中具有中心角色,這是帝國時代的狀況︰昔日英國與全球多處地方的關係,是宗主國與殖民地之間的關係,藉此攫取大量財富,甚至不擇手段,販黑奴、賣鴉片。到「日不落帝國」沒落,矛盾陸續爆發。
英國部分人懷念昔日風光,要求「奪回控制權」,為此而要脫離歐盟這世界上最成功的貿易集團;但到底往哪裏擁抱新貿易夥伴呢?
上世紀五十年代,美國國務卿艾奇遜說過︰「英國失去了帝國,未找回自己的角色。」先前文翠珊宣布啟動脫歐程序時,聲稱英國未來將成為偉大的全球貿易國家。當時有評論改了艾奇遜的原話,譏諷謂︰「英國失去自己的角色,不可能找回帝國。」
但英國的往日情懷尚未了結,有人懷抱帝國意識。像不久前仍在擔任國防大臣的韋廉信,就揚言派英國戰艦到南海去,害得財相夏文達的訪華計劃告吹;接着他又疑把國家安全委員會討論的內容外洩,終被文翠珊撤職。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反思逃犯條例 正視港人憂慮 |
上一篇: | 當開槍已成為事實 你還要沉默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