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8日
輸入外勞一直是敏感的議題,不但影響勞資關係,亦會造成社會不穩定,因此大家當起鴕鳥來,不聞不問,拖拖拉拉。
不過,熱包不住火,根據政府報告,推斷到了2022年,勞動力供應368萬,需求379萬,短缺11萬人,有工無人做,勢必影響香港經濟發展,令競爭力降低。
其實未到2022年,香港已經出現勞工短缺,今日有幾個行業,勞動力呈現嚴重不足:
一、安老護理業:今日人口老化,護理安老院需求愈來愈大,可是人手長期嚴重不足,原因或是工作性質極之厭惡性,無論幾多愛心,幾許耐性,老人家總是一個一個離去,沒有成功感,挫折連年,怎樣吸引年輕人入行;就如家庭傭工,引入外勞是無可避免的。
二、職業司機:公共小巴行業有個笑話,3個司機年齡加起來,隨時200歲。換句話說,難有年輕人當司機。據說行情是這樣的,現時專營巴士退休年齡60歲,經驗身合格後可工作至65歲,真正退休後便過檔的士或小巴,因此出現高齡司機。那麼專營巴士車長是否個個年輕力壯?
可惜答案是不。專營巴士聘請車長也不容易,就是年輕人不肯入行,以至間中都會出現脫班情況。究其原因是,工作性質呆板,30歲入行,35年後,65歲退休,職位不變,一樣按着軚盤,營營役役,終此一生。
此外,這行業壓力甚大,因為全車人的生命在你手上,一個失神,往往鑄成大錯。尤有甚者,當今法庭對交通意外過失判刑甚重,動輒坐監,令很多人卻步。
三、建築業:近年來,香港大量興建基礎工程,包括鐵路、機場,以及新市鎮發展,導致建築工人短缺,大約欠缺3000人;一個較嚴重的問題是工人老化,根據2018年數字,建築工人有一半,大概20萬人,年齡50歲或以上,30歲或以下的,只得15.5%,生產力明顯下降。
四、酒店業:隨着港珠澳大橋通車,旅遊業再次興旺起來,亦帶旺了酒店業,入住率超過九成,酒店業人才不足,特別是基層工作,清潔和房務特別嚴峻,這些非技術工種對年輕人來說吸引力不大;尤其是今日社會富裕,年輕人待在家中沒有壓力,亦導致勞動力不足。
五、醫務人員:上述提及的行業都是基層工種,但是在專業領域,我們同樣面對人才不足,最明顯是醫護行業。人口老化自然加劇了醫療系統的壓力,並且愈來愈嚴重;目前亦有一些專才計劃,但是專業註冊會引起很多爭議,就如較早前外來醫生實習問題,亦使各界議論不休,政府應該定立明確的政策去解決人力不足。
解決勞工短缺兩方向
解決方法只有兩個方向,一是自動化。舉個例子,現時全世界都研究無人駕駛,若果真的能夠全面推行,職業司機可以減少10萬計人手。當然其他行業,如酒店執房,用機械人代勞,一樣可以節省人力。
二是輸入外勞,一些經濟高度發展的地區如日本,雖然是一個封閉國家,亦通過法例,今年起5年輸入35萬外勞。新加坡一早大幅輸入外勞,人數達到100萬,佔人口17%;香港大概5%左右,似乎有加大的空間。
輸入外勞最重要的問題是,保障本地人就業機會,同時不是聘用廉價勞工的幌子。譬如規定行業最低工資,或者徵收外勞稅。實際上,香港在處理外來傭工已經有足夠經驗,亦證明非常成功,我們很難想像接近40的外傭一旦消失,對香港家庭的影響。當然外勞政策需要不時檢討,但是總不能夠拖拖拉拉,令人才短缺的問題一發不可收拾。
李子衝 時事評論員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暴力犯法必須嚴肅跟進 |
上一篇: | 棕地實是經濟後勤地 正視貿易及物流業土地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