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4月18日

社評 社評

另類眼光看央行政治化危險性

中央銀行獨立性(central bank independence)近日成為全球熱話,印度、土耳其政府插手當地央行施政固然明刀明槍,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上周六罕有地對美國聯儲局獨立性深表憂慮,更屬非比尋常。言猶在耳,美國總統特朗普這個時候又火上添油,非但於Twitter上貼文再轟聯儲局政策屢拖美國經濟後腿,使該國無法實現遠超百分之四的增長潛力,還揚言央行只要把工作做好,道指應比現水平高五千至一萬點。

另一邊廂,白宮經濟顧問庫德洛周二表示,特朗普雖仍一力支持兩名親信穆爾(Stephen Moore)及凱恩(Herman Cain)出任聯儲局理事,惟白宮同時也在考慮其他人選。據報道,已有多達四名共和黨參議員表態反對凱恩,看來果真如我們於四月十一日「社評」所言,不希望聯儲局受到政治污染的議員,用理性壓倒黨性,拒絕充當特朗普的橡皮圖章!

美國歷任總統或明或暗皆有影響央行決策的傾向,顯例包括老布殊於一九九二年大選前強烈要求減息,最終事與願違,敗選後馬上歸咎於時任聯儲局主席格林斯平;格老前任伏爾克在其回憶錄中透露,列根總統一九八四年尋求連任,選前曾與當時的白宮幕僚長貝克(James Baker)一唱一和,警告他不要於關鍵時刻加息;更遠的還有伯恩斯(Arthur Burns)出掌聯儲局期間對總統尼克遜「有求必應」,為上世紀七十年代美國通脹失控種下禍根。

從以上數例可見,美國總統向聯儲局施壓早有前科,惟央行掌舵人的反應卻軟硬不一,現任主席鮑威爾會否成為另一個伯恩斯,還須聽其言、觀其行。德拉吉以歐洲央行行長身份評論聯儲局獨立性,大有為鮑威爾撐腰的味道,我們絕對認同聯儲局運作不應受到政治干預,但央行擁有獨立性不代表決策不會出錯。從這個角度着眼,中央銀行「政治化」這個同樣不斷升溫的話題大有進一步探討空間。

二○○八年金融海嘯爆發後,世界各地央行忙亂地破天荒推出超寬鬆貨幣政策,令環球經濟及銀行體系不致進一步崩塌,繼而起死回生,可是零息、負利率、量化寬鬆(QE)等非傳統措施被指人為地推高資產價格,加劇貧富懸殊,甚至變相促使債務貨幣化(debt monetization),政客不分左右,過去十年對央行的鞭撻從未有一刻稍停。儘管如此,有一點卻毋庸否認:史上最強的超寬鬆政策並沒有像眾多學者原先想像般引發惡性通脹,大部分主要經濟體的通脹率反而長期低於央行目標。物價持續面對下行壓力、利率正常化遙遙無期、經濟增長遲遲未能重返長期趨勢水平,顯然已成為後海嘯時期的畸怪「新常態」。

時移世易,愈來愈多經濟學家質疑是否仍有必要視央行獨立為神聖不可侵犯,當中較激進的甚至認為政客說三道四「興風作浪」有其積極作用,皆因若沒有外力推動,央行恐怕無法以新思維應對新常態,意味通脹、利率、經濟增長「三低」困局更難突破。在這一點上,特朗普的惹火言行雖引來德拉吉乃至聯儲局內公認的「大鴿派」卡什卡里(Neel Kashkari)強力反彈,惟狂人總統在經濟學界其實不乏知音。

從上世紀三十年代美國經濟大蕭條,到七十年代通脹肆虐,要挑聯儲局政策錯處不難;體制上的獨立性(institutional independence)亦只能最大程度減低央行運作所受的干擾,無法阻止民選政客試圖以不同形式影響決策。

不過,口誅筆伐式的批評,與赤裸裸插手攪局,是完全兩回事。特朗普一旦把任人唯親的作風帶進聯儲局,最大的危險是獲提拔的人為了絕對附和總統,可以由昔日倡議恢復金本位制的「大鷹派」極速變身為鼓吹重啟量寬的「超鴿派」,沒有原則,不講理據,事事聽命於白宮主人。聯儲局若淪為政治工具,今後所作的政策決定恐怕不再以人民福祉為首要考慮,一切將以當權者(不一定是特朗普)及執政黨的意願為依歸,決策皆以政治掛帥而不問對錯,失誤的風險必然偏高,幾個腦袋隨時把美國經濟以至環球金融推向災難。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