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3月28日

丁望 思維漫步

哈佛大學校長 呼喚思想自由

哈佛大學校長白樂瑞(Lawrence S. Bacow)在北大的演講(3月20日),呼喚自由,泛起人們一圈圈的「思維漣漪」,令人嚮往「思想多元化」的知識界生態。他頗有特色的一筆,還在於引述「中國偉大的現代詩人」、維吾爾作家阿布都熱依木.吾提庫爾(1923-1995)的詩,作為演講的終結段:「漫漫人生路上,我尋覓真理,嚮往正義的途中,我苦思冥想。我時時刻刻期望着傾聽的機會……讓我們暢所欲言,各抒胸臆。」

前幾句,似屈原〈離騷〉中的兩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引述者留在詩句間的隱碼,則有待大家解讀。

德國總統說 個人自由權

西方的國家元首、名校校長,在北京、上海有精采的演講。2009年胡溫新政時(2003年3月至2013年3月),美國總統奧巴馬在上海復旦大學的演講,直言宣揚普世價值,包含人的自由、平等和人性,特別提到表達自由、訊息自由、宗教自由和政治的參與。

德國總統高克於2016年訪問上海同濟大學時,北京政局已左轉,回到毛嚴控思想意識的老路,但他仍「勇敢地」面對二戰以來的極權統治悲劇:希特拉和東德蘇聯式政權的暴力專政,1950年代「毛主義的群眾運動,飢餓與絕望」和後來的文革浩劫(1966-1976)。

他弘揚自由的價值,強調國家必須服從「最高的基本原則」即人的尊嚴。

在他的心目中,「主權在民」和「個體的自由權利」,是不可侵犯的。按照他對自由、個人尊嚴的詮釋,人不是沒有思考力和選擇權、任由一兩個政客擺布的「馴服工具」,任何國家須依據聯合國《人權宣言》的規範:「人人生而自由,在尊嚴和權利上一律平等」。

哈佛大學校長白樂瑞訪問北大,正是北京大力宣傳「兩維護」和「清除兩面人」時,已沒有奧巴馬發表演講時略為「寬鬆」的空間,亦比高克到訪時面對「更嚴峻形勢」,他只好選擇迂迴進言之路。

有思想自由 能追求真理

白樂瑞的演講,題為〈真理的追求與大學的使命〉(The Pursuit of Truth and the Mission of the University)。講者避開五四運動百年的「民主與科學」話題,似刻意不作政治制度的比較,避免弘揚西方的民主政體,而是從蔡元培(1868-1940)主持早期北大的理念、成就入手,宣揚大學的思想自由和追求真理。

我反覆閱讀白樂瑞的演講,深感其撰寫非常用心,富有政治技巧。一方面,他避免太敏感的話題;另方面,他以暗喻的手法,觸及校園控制之弊,闡述對話、討論的渠道及其暢通,獨立思考和「傾聽」的不可或缺。他的演講,可歸納為5個關鍵詞:思想自由,追求真理,對話互動,傾聽,機會。

他首先讚揚蔡元培主持北大的理想:思想自由的大學。他認為,思想自由的大學,「必須接受並欣賞思想的多元」,「開創性的思想和行動往往是大學校園裏開始生長」。他重墨解說追求真理。他說,大學必須堅持真理,追求真理者要有面對風險的勇氣。他提到,追求真理可能會招來「政治攻擊」;他特別強調,真理必須經過「檢驗」才能成立。

他也述評大學能否成為思想自由的園地、追求真理應秉持的理性,特別着墨「對話互動」和「傾聽」。他說,在大學校園,要有「歡迎對立觀點的意願」,又要有「直面自己錯誤的勇氣」;不同想法可以切磋、爭論,但不應被壓制或禁止。他又說,大學校長的職責,不是決定學校「正確的立場」,而是讓討論渠道的暢通。大學要鼓勵「傾聽」,達致暢所欲言。

白樂瑞說的並非深奧的大道理,稍了解西方、香港大學校園生態者,都有這些「常識」。可悲的,是在「一黨領導」體制之下,「常識」往往成為高不可攀的東西;思想自由、獨立思考、對話互動和「傾聽」,也在「短缺」之列。

這幾年「講政治」,宣揚「兩維護」和「敢亮劍、震懾力」,以達致集中和統一於權要的思想和「指示」,衍生「七不講」和「妄議」之禁,校園實無思想自由,官方亦無「傾聽」的包容。

在此政治現實之下,白樂瑞的演講很容易引起現實的「聯想性」。例如,他提到真理必須受「檢驗」,令人聯想到改革家胡耀邦的「實踐檢驗真理」說(任何政策、理論必須避免脫離現實,應在實踐中受檢驗)。白樂瑞強調「傾聽」,北京的現實卻無對話溝通的渠道、機會,上訪維權往往招來「尋釁滋事」或「煽動顛覆」罪名。

提維族詩人 說期望傾訴

白樂瑞的擇善固執,不只在校園的思想自由,還在於對維吾爾人處境的關懷。他引述吾提庫爾的詩,是巧妙的暗喻。他稱吾提庫爾是「中國偉大的現代詩人」,對於涉獵過中國新文學史(1919-1949)的人來說,難免有點意外。提現代名詩人,會想到自由派的徐志摩、戴望舒、李金髮和徐訏、黃震遐,或紅派的郭沫若、臧克家等,很難會想到吾提庫爾。

他引述吾提庫爾的詩,或許是影射當今維人的處境:缺乏「傾聽」和「暢所欲言」的機會。在「清除兩面人」和感恩的政治壓力下,有人被強制進入職業教育培訓中心(簡稱教培中心,西方稱再教育營),有人因「妄議」而有監牢之災。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