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8月24日

葉建源 專業議政

未來4年教育施政當務之急

過去十多年來,縮班殺校引發的動盪,為本地教育帶來極大傷害。其中一個影響是,香港教育大學鄭燕祥教授在2004年提出的「樽頸危機」,教師面對超高工作量,再加上融合教育、持續進修等新要求,即使有良好意願或充足培訓,最終導致老師身心俱疲,繼而成為「樽頸」一部分,「進一步阻塞學校教育的有效運作」。

兩個階段 恢復本地教育活力

林鄭月娥擔任特首之後銳意改善教育,這是好事。不過,前車可鑑,善意也可變壞事,故此我去年提出「兩階段」策略:第一階段的重心是「穩定、減壓」,繼而開展第二階段,即「持續發展」。

林鄭月娥政綱提出「為學生、老師、家長和校長,創造一個穩定、關懷、具啟發性及富滿足感的教學與環境」,也特別提到「穩定」,點出要害。但如何能做到穩定(和減壓)呢?我最近發表了《2018施政報告教育前瞻》,提出3個重點措施:提升中小學班師比、穩定中小學人口下跌影響,以及為學童拆牆鬆綁、加強對TSA的監察或取消全級應考安排。

提升班師比 穩定教師團隊

我把「提升中小學班師比」放在首位。正如上文所述,現時教師面對超高的工作量,當務之急是兩路並進:增加人手,精簡工作。對於增加人手,教育界的共識是增加一定比例的人手(即所謂每班增加累計0.3個常額編制)。

事實上,增加班師比,可以順利啟動多方面的變化,除減少教師現時過重的課擔之外,還可以提高中小學老師「專科化」的程度,減少兼教其他科,容納更多選修科等等。此外,還可以讓更多合約制的年輕教師轉為常額,對教育有多方面的好處。當局去年把班師比增加了0.1,教育界非常欣慰,期望當局再接再厲。

穩定學校制度 不應任由人口升降折磨學校

另一方面,政府亦不應任由人口升降折磨學校。過去「縮班殺校」的極端措施導致教育生態極不穩定,同工士氣低落,教師超額和失業嚴重。展望未來人口有升有跌,要設法穩定學校制度,包括全港小學盡快落實小班教學,凍結中學教師縮減編制,採納「以區為本」的減派方式以應付地區人口的差異等等。

為學童拆牆鬆綁 取消TSA全級應考

除了針對學校和老師的穩定以外,同樣需要為學童減壓。當局雖然在2000年教改時定下為學生「拆牆鬆綁,創造空間」的目標,但效果不彰。要真正落實教改目標,當局須全面檢視現行的中小學課程,重訂適合和適量的課程和學習目標,並在常規課程設計和教學模式上作出改變,以培養學生樂於學習、學會學習。

我們特別關注小三TSA問題,因為小三TSA扼着整個小學低年級的咽喉,老師、家長的行為都受其影響。今年當局讓小三TSA留下了一條「大尾巴」,當局須加強監察,如一切正常,當然最好,但如操練和異化持續或惡化,便應取消「全級應考」安排。

因此,在林太未來4年的教育施政上,應盡快完成「穩定」和「減壓」兩項目標,否則無論政府推出任何新的項目和要求,只會令「樽頸效應」愈加嚴峻,系統將會再次超負荷,前功盡廢。

葉建源 立法會(教育界)議員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