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11日
歐洲有評論說,美國總統特朗普慣用三招:裝腔作勢、討價還價、誇言勝利。特朗普喜歡在鏡頭前表演,而內容來來去去是這三招。
美國總統表演,總會有別的人奉承配合,幫腔吹噓美國威力、貶抑對手不濟。特朗普這三招卻未見得實際奏效。法國財政部長勒梅爾就抨擊美國向鋼、鋁產品加徵入口稅的決定,並表明法國不接受在壓力下談判。
七大工業國集團(G7)上周(6月8-9日)在加拿大舉行高峰會。事前與會國的財政部長先聚首,勒梅爾即趁機呼籲美國迅速糾正錯誤,撤銷保護主義措施。集團中除美國外的六國(加拿大、法國、德國、意大利、日本和英國)財長們共同發表了聲明,就美國徵收高額關稅一事表達「一致的擔憂與失望」,強調應恢復「可預測及互利」的貿易夥伴關係。美國財長姆欽遭排除參與發表聯合聲明,只好向傳媒力言並非「G6+1」。
特朗普以「美國優先」作口號,先前,他在戴頭盔的美國鋼鐵工人面前簽署關稅文件,稱「美國在世界上再受到尊重了」。
事實卻是多國都譴責美國,如勒梅爾說,「我們的目標就是讓美國當局回復正常和理性。」
特朗普加徵關稅,企圖討好國內部分選民。但受損的各國採取反擊行動,選擇對美國產品徵關稅,必將影響美國國內另一部分選民。歐盟提交的徵稅目錄包括美國哈雷摩托車、威士忌、牛仔褲等;美國多種農產品也面臨加拿大、墨西哥的反制報復。「美國優先」挑起與各國的矛盾,將徒增美國國內矛盾。
中國同樣受到美國保護主義所針對,近3個月來耐心與美國溝通磋商,取得過具體進展。中國本來已宣示推動新一輪開放,決心大幅度放寬市場准入,同各國擴大雙向貿易和投資往來,共建開放型世界經濟。
中國不想打貿易戰,但美方在接觸中反來覆去,如果仍要對中國產品加徵關稅,中國也只好禮尚往來,先前談妥的自當作廢。
推動經濟全球化
當今的大規模生產和供應都日益全球化,各國經濟相互聯繫,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損俱損。據估計,美國企業在國外有8萬億美元投資,外國在美國境內則有7萬億美元投資。打貿易戰對誰都不利,但是在「美國當局回復正常和理性」之前,各國也只好一直奉陪。歐洲各國還關注美國退出多邊的伊朗核協議後,是否要牽連「懲罰」與伊朗通商的各國企業,帶來嚴重後果。
國際貿易戰打響,香港難免受影響。香港長期被評為最自由經濟體,理所當然反對任何妨礙自由貿易的關稅壁壘。香港是自由貿易港,又是獨立的關稅區,除了發揮道義影響力外,實難參與貿易戰。從這一點看,即使海南島將來建成了自由貿易港,與香港仍是有區別的。
美國近期政策引致短期的強美元現象,使得一些新興市場債務利息抽升,出現了對償付能力的擔憂,先前因歐美量化寬鬆而大量流入的資金被爭相抽走,像阿根廷、土耳其等國家的幣值急降。有人擔心會否出現新一波的金融動盪。
英國報章則有評論指出,「而今與過往不同,區別在於以中國為中心的亞洲已佔了新興市場指數主要份額」。中國過去幾年對全球增長的貢獻率為逾30%,多於美、歐、日的總和。中國的龐大外滙儲備,足以維護人民幣穩定,有助更廣範圍的穩定。
中國一直積極開展外交活動,倡導多邊主義,主張合作應對挑戰。中國的遠大目標信念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管美國如何以一國利益為先,搞單邊主義、保護主義,中國仍將在國際多邊體系內,一同推動經濟全球化朝着更加開放、共贏的方向發展。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走在公義路上 羅拔甘迺迪離世50周年 |
上一篇: | 銀行金融虛似實時實也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