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6日
物理學家史提芬.霍金本月中辭世,全球各地廣泛悼念,很多讚頌他的天才睿智、求知勇氣和生存意志。霍金鑽研宇宙學,思索天外空間問題,由於相對論提出了時空結合的概念,霍金早年寫的暢銷書便題為《時間簡史》。從理論到實證,科學已認定宇宙從「大爆炸」開始一直膨脹,變化過程與時間推移一致,於是有史可述。
霍金那本著作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出版,當時估算「大爆炸」發生於約100億年前,約50億年前凝聚成星宿、地球,到近30億年,地球上的有機生物經歷進化。這是大跨度的時間,加上以光年量度的宇宙空間,都是天文數字,非一般人日常所接觸,會很難思議。天文數字如今卻在經濟領域裏司空見慣了,美國國債便達到20萬億美元規模,2之後有13個零。
地球在宇宙之間還不及滄海一粟。以天文數字計算維度的宇宙時空,裏面發生的事情多如繁星,不可能盡錄,任何記述都必然經過最大刀闊斧的剪裁,的確只能是一種簡史。
在時間長河中,人類文明的歷史相對極短暫,而內容已十分豐富,憑每人畢生之功也很難完全掌握。近年內地書店裏可找到不少名為「簡史」、「極簡史」、「一本書讀懂xx史」一類書籍,聞說銷路都不錯。
作為歷史普及讀物,內容涵蓋長時間,而每本不到10萬字。這類著作引來褒貶不一,讚之者謂宏觀展現歷史脈絡,貶之者批評欠缺翔實史料。如果精簡版本能夠提供理路,引導以後持續讀史,未嘗不是有效的途徑。
中華民族以擁有5000年文明史而自豪。去年中美兩國首腦在北京會晤,參觀故宮時,特朗普稱埃及文明比較早,習近平回應說中國文明從未中斷。歷史延綿不斷,是前人各種知識、經驗和智慧的總滙,鑑古可以知今。讀歷史學習優秀傳統和思想精華,有助提高文化素養。
5000年文明的浩瀚內容,卻容易讓莘莘學子望而生畏。這些年來,香港中學文憑試報考中國歷史科的人數逐年下降,今年續減,還幸在校就讀學生的報考數字止跌微升。社會各方就推動中史教育作出了種種努力。
從今秋新學年起,全港學校初中階段都把中史列為獨立必修科,說明目標是提供完整的中史教育。為貫徹這目標,中史科課程內容進行了諮詢,研究修訂;還對兼職中史教師提供培訓,將舉辦一系列中史講座。
教育不僅是個人對學科的認識問題,還涉及如何施教、怎樣傳授知識的問題;在現實社會裏,更離不開如何應付考試的考慮。課程結構、考試模式和評分準則,要能夠相互配合,共同體現施教的宗旨。
據在職師反映,中學文憑試自舉辦以來,第一、二屆的中史科確曾有過開放式的試題,讓學生經過思考作答,但第三屆以後便九成以上的題目都靠死記硬背,評分也主要看有沒有記錯史料,這無助於引起學生對中史的興趣。
香港中學文憑試還有另一歷史科,是講世界史;這科目的考試評核大綱,訂明要求考生認識二十世紀的大事,課程內容也就限於上世紀100年的事。初中上課,中史、世史的課時相若,後者教起來便從容得多。如果考試的要求在於死記無誤,可想而知,到高中選科,多數學生會選擇記100年的史料,還是5000年的呢?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台灣旅行法》是「一個中國」的兩面手段 |
上一篇: | 土地大辯論—為誰而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