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2日
中國今年將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慶祝的目的,是為了繼續推進改革開放。
40年是由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算起。那次會議實現了歷史性轉變︰從「以階級鬥爭為綱」轉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僵化轉到改革,從封閉轉到開放。
農村開始 擴及城市
有內地學者把改革開放前的30年稱為毛澤東時代。毛澤東有句名言,說政治是一切經濟工作的生命線;那時候全社會高度政治化,人與人之間互鬥不絕。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進入了鄧小平時期。鄧小平也有一句名言,說經濟建設是最大的政治。由毛澤東時代到鄧小平時期,開創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人持續努力,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去年的中共十九大再宣布進入了新時代。
其實,十一屆三中全會前,民間已突破禁制,探索改革。1978年安徽省遭受大旱災,糧食緊缺,鳳陽縣梨園公社小崗村18戶農民不顧既有規定,率先「包幹到戶」,社員輪流在一紙合同上凛然蓋上紅手印。新嘗試成效明顯,聞者爭相仿效。
到翌年3月,《人民日報》發表讀者來信,指包產制不符中央規定;伴隨還發表「編者按」要求「糾偏」。但改革勢頭不可阻擋。
1980年5月鄧小平講話肯定包產到戶。後來中共中央每年發表的第一号文件都重申農村責任制。
改革從農村擴及城市。接着是開放,1979年7月通過第一部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
翌年,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設立深圳、珠海、廈門和汕頭4個經濟特區。香港商家陸續北上,創出如「前店後廠」等營運模式。香港長期是內地吸納外來資金的最大來源地,更提供了人才、設施和經驗;香港在參與內地改革開放過程中,實現了本身經濟的轉型和提升。
解放思想 大膽探索
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已成經典,舉世公認。改革開放釋出民間的巨大創造力,成就了經濟奇蹟。
首要條件是普遍的思想解放。1978年5月,胡耀邦審定發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衝破政治教條的束縛,全國掀起一場大討論,破除長期的思想束縛,為接着而來的改革開放作好準備。
改革開放起初是「摸着石頭過河」,靠大膽嘗試探索,過程中經歷許多艱難險阻,更一度陷入困境,多虧有鄧小平1992年的南巡談話。如今經過40年,所有低垂的果實已採摘了;改革進入深水區,伸手也摸不到石頭。
逐漸富裕起來的社會,訴求多樣化,利益矛盾錯綜複雜,單靠放權已不能解決問題,需要從系統上理順機制。於是過去5年,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在最高層統籌謀劃。經濟發展的動力則在億萬民眾中,在強調「頂層設計」時,始終仍得上下聯動,持續釋放民間創造力。
新條件下深化改革的進展,可見於過去幾年內地發展迅猛的手機移動支付系統。
這涉及信用制度、金融監管、數據準則等多方面,本港有銀行家曾斷言內地短期內難以實施。事實發展卻不斷打破人們的固有觀念。
與起初一樣,今後持續改革,「逢山開路,遇水架橋」,首先仍得解放思想。中共十九大提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便強調要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創新。新時代思想要放,而不是收。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覓地不忘優化土地審批程序 |
上一篇: | 當填海被變成集體回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