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30日
林鄭月娥於2017年7月1日就任行政長官,無論選舉期間,以至當選後,林太多次表示新政府會重視教育,包括為學生、老師、家長和校長創造一個穩定、關懷、具啟發性和富滿足感的教與學環境;全面檢視教育制度,務求簡政放權,為校長和教師減壓;以及即時增加第一個學年36億元的教育經常撥款。
在面對教育開支持續萎縮和上任局長極不作為的處境下,教育界認為這是撥亂反正的好開始。筆者進一步向林太提出,教育是人的事業,春風化雨,不能以市場原則營運,必須有長遠願景和清晰藍圖,執行上也有要制度的配合。
筆者認為本屆政府往後5年的教育施政,應分為兩大階段。首階段為「休養生息、鞏固教育優勢」,然後是「充分發展、強化公營教育」。
願景與藍圖
「休養和鞏固」是首階段的目的。香港的教育制度本來根基良好,但過去政府推動教育改革好大喜功,令不少持份者不滿,對教育制度漸失信心。政府要重新聚焦,拆牆鬆綁,好的措施繼續鞏固,壞的措施果斷取消,徹底解決歷年遺留下來的矛盾,讓整個教育界重新恢復活力。
老師方面,要穩定團隊,從過去的剝削和不穩定中休養過來,讓校長和教師有合理的編制和薪酬待遇,重新獲得尊重;學生方面,要改變現時過分催谷的風氣,應即時擱置小三基本能力評估(TSA),並深入檢討,確保不再有任何操練誘因;家長方面,必須改變過分緊張競爭的觀念,讓子女從過度偏重學業成績中釋放出來,同時關注他們的品格、自理能力、學習興趣等,重塑健康的學習環境;學校制度方面,不要繼續任由人口升降折磨學校,應該重置研究部門,發展一個新調節機制,力求制度平穩改進。
「發展和強化」是次階段的目的,最重要是提升公共教育質素。近年來,香港的公共教育有所削弱,學校制度出現階層分隔問題,影響社會凝聚力,造成分化。政府應從整體角度出發,讓公共教育重新成為向上流動的階梯;同時,政府應着力改善學校的硬件,改善低於標準的校舍和設施,令師生都得到合理的教學環境。
此外,政府要持續發展教育專業,提升教師水平,包括加強職前培訓、減少在職教師的教節和行政工作,讓他們入職後仍有可持續進修的空間。政府應重新審視現時的教育制度,照顧學生的多元發展,特別是高中後階段,要加強職業教育,同時全面檢視文憑試推行後,學生知識水平的深度和廣度,畢業生在全球的競爭能力。
為發展以上的願景和藍圖,政府必須配合明確的制度,方能確保教育有長遠和良好的發展,投入持續而穩定的教育撥款,逐步增加佔政府經常開支的水平,以及繼續提升教育佔本地的生產總值(GDP)。
此外,教育局取消過去不少諮詢渠道,例如諮議會、教育委員會,以及淡化教育統籌委員會的決策角色,令教育局容易偏聽偏信;政府必須重新建立有效的諮詢機制,確保政策制定過程,充分聆聽和吸納公眾的意見,以回應林太「公眾參與、與民共議」的理念。
葉建源_立法會(教育界)議員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請勿忽略法治的大眾面向 |
上一篇: | 熱錢進犯 還是撤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