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9日
南海仲裁案公布結果之後,情勢之發展正如我們推敲的一樣,局面不是清晰了,反而是製造更多的麻煩,解放軍繼續以演習之名展示肌肉,美國的航空母艦戰鬥群則伺機而動,隨時打着「航海自由」的旗幟進出南海。日本方面,據說正計劃針對釣魚島問題,提出「東海仲裁」,照辦煮碗將主權爭議訴諸海牙的常設仲裁法院。美國和日本的反應,比起提出仲裁的菲律賓更加積極,兩國皆要求中國按規矩辦事,弔詭的是,馬尼拉新政府反而低調處理,甚至擺出願與中國談判解決爭議的立場軟化之姿。
南海仲裁案最受關注的焦點是否定中國所主張的九段線,其次是把南沙群「島」一律評定為「礁」;是岩礁不是島嶼的意義乃在於,沒有二百海里專屬經濟區,有的只是十二海里領海權。這樣的裁定當然是衝着中國控制的美濟礁、赤瓜礁以及渚碧礁等等而來,不管如何填海造地,岩礁不擁有專屬經濟海域,無權驅趕外國船隻。台灣本來的態度是隔岸觀虎鬥,卻怎料,仲裁法院一併把台灣控制的太平島評定為「礁」,一下子讓執政的民進黨產生一種被出賣的感覺,幕後扯線的美國為了實現其重返亞太的部署,居然不惜損害台灣的既得利益。
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島嶼的定義是「四面環水並在高潮時高於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陸地區域,而且能維持人類居住或者本身的經濟生活」。太平島說大當然不大,說小其實又不怎麼小,面積零點五平方公里,約略相當於香港的半個坪洲(接近一平方公里),最可貴的是,太平島擁有四口水井,能夠提供作為生命之源的淡水,每天出水量高達六十五噸,既可飲用,亦可灌溉。事實上,台灣在太平島駐軍已有幾十年歷史,維持人類居住從來不成問題。難怪仲裁結果一出,台灣社會上上下下一片嘩然,總統蔡英文馬上表示不接受、不承認。
表面而言,台灣的既得利益是受損了,海軍迪化艦和台東艦不得不前往太平島宣示主權,連民間漁船也計劃聯群結隊登島去。然而此事有一個轉折,未嘗不可以讓台灣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須知道,台灣和日本之間存在着一個爭議,到底日本控制的沖之鳥是「島」還是「礁」?如果是島,日本可以依據二百海里專屬經濟區所擁權利驅趕台灣漁船,甚至扣押,繼而索取罰金;如果是礁,沖之鳥便只有十二海里領海權,驅趕和扣押皆是非法行為。就以今年四月二十五日為例,台灣漁船「東聖吉十六號」在距沖之鳥一百五十海里水域捕魚,被日本公務船扣押,當時的馬英九政府無奈交出六百萬日圓,連人帶船贖回來。
沖之鳥由幾塊低潮時才露出水面的岩礁組成,總面積僅得幾平方公尺,沒有淡水,無法建屋,太平島較之大一千倍。日本政客如前任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曾經登上沖之鳥,但這位極右派人物充其量是到此一遊,根本沒可能達成「維持人類居住」的效果。要是日本重視南海仲裁案,藉此配合美國圍堵中國,那麼太平島已被降格為礁,沖之鳥又算什麼呢?對於這個問題,日本輿論開始擔憂了,共同社發表專題文章,認為此次裁決「可能會影響到日本的海洋權益」,《讀賣新聞》也表示,仲裁結果將來或對沖之鳥產生影響。
如果太平島是礁,沖之鳥不可能是島,台灣可憑此據理力爭,要求日本不再以專屬經濟權為名欺壓台灣漁船,甚至交還以往的罰金。除此之外,台灣內政部其實早已完成太平島基線測量,礙於國際形勢敏感而沒有公布罷了,也沒有提出南海經濟海域的聲索界線,如今台灣政府不妨公布基線測量,提出專屬經濟區的聲索,反客為主,維護權益。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有理說不清皆因積弱 無經濟牽掛易啟戰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