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3月7日

練乙錚 氣短集‧九十七

三分天下.陸出世港本土.日本話題一束

「領導」都趁熱鬧到北京串門子跑關係開兩會去了,香港樂得清靜,開年以來緊張的氣氛稍覺鬆弛,今天和大家月旦世事上下古今閒話家常。不必談的是銅鑼灣書店被擄人回港「銷案」;在港人心目中,那不叫「銷案」。共產黨發明了一種手段,不叫「強迫」,叫「軟迫」,即拿軟刀子逼你。「軟迫銷案」,是更令人心寒齒冷的政權罪行。這個大家心裏明明白白,沒需要談。

一、當然是三分天下!

新東補選前三名得票比例是2.4(公民黨)︰2.2(民建聯)︰1(本民前;總票數的15.4%),其餘微不足道。據此,梁天琦認為香港政治版圖出現了「三分天下」的局面。不過,政界人士從卿姐到毓民,都不同程度反對這個說法,原因大概是認為,任何「三分天下」的三方,得票率應該都在三分一左右,本民前得票比重與此相去甚遠,故「三分」之說,未免誇大了。殊不知,如此評說不符史學傳統;後世關於魏蜀吳三國史的論述在在說明,梁同學的講法完全站得住腳。

東漢後期,軍閥割據,北方(長江以北,當時稱「中原」,是經濟政治重心所在)有袁紹和曹操之爭,曹氏最後全勝,跟着揮軍20萬南下,旨在殲滅其餘地方軍事勢力,恢復一統天下。元208年,曹操的軍隊到達長江,與南方兩大軍閥孫權和劉備的聯軍相遇於赤壁。聯軍兵員數目只及前者四分之一,不料卻因為周瑜用了黃蓋的火攻之策,再靠了點運氣爆出大冷門,曹軍兵敗如山倒(這是信史;《三國演義》裏另有文學手筆的精采渲染,即所謂的「七實三虛」)。

赤壁之戰的結果,就是後世史家所公認的「天下三分、鼎足而立」。經此一役,孫權鞏固了長江以南的東一半,劉備則取得西面另一半,長江以北則基本上還是曹操控制。元220年,曹操去世,子曹丕繼立,篡漢為魏,史稱曹魏。翌年,劉備以漢室宗親的身份自立為漢帝,因地處西蜀,史稱蜀漢。元222年,孫權自立為吳王,229年稱帝;因佔地在江東,史稱東吳。

儘管「天下三分」,但是北方的曹魏仍然最大;位處江南的東吳僅次之,而蜀漢則僅僅佔了這個「天下」的五分之一左右【圖】;也有研究者仔細算過版圖面積,三者的面積比例大約是3︰1.5︰1,和新東補選結果頭三名的得票比例比較,不差太遠(【註1】;數字準確性存疑)。

如果看人口分布的話,對曹魏更有利。唐代史家杜佑《通典.卷第七.食貨七.歷代盛衰戶口》提供了如下數字:「魏武據中原,劉備割巴蜀,孫權盡有江東之地。三國鼎立,戰爭不息。劉備章武元年,有戶二十萬,男女口九十萬。……當時魏氏惟有戶六十六萬三千四百二十三,口有四百四十三萬二千八百八十一。孫權赤烏五年,有戶五十二萬,男女口二百三十萬。」也就是說,曹魏、東吳、蜀漢的人口比例,大約是5︰2.6︰1,差距要比新東補選結果頭三名的得票差距比例大得多!【註2】

東漢時,地方管理採三級制,最高地方行政單位是州,其下是郡、縣;傳說大禹置九州,其後各朝沿用,數目略有增加,至東漢初年增至13州。人口密度高的地區,州的面積較細小,反之亦然。曹魏、東吳、蜀漢所佔的州的數目,大致上分別是9、3、1,差距更大了。蜀漢佔的是益州及一些零星地區;諸葛亮《出師表》裏說「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憊」,其實就是說整個蜀漢的佔地都人財匱乏,岌岌可危。

這句包含「天下三分」的話,二十四史中最早見於陳壽《國志.蜀書五.諸葛亮傳》;另《國志.吳書九.魯肅傳》則提到「鼎立」。陳壽生於蜀漢,但後來在晉國做過官,在著作裏視曹魏為正統;後人把《國志》改稱《三國志》,把三國平排,但那不是陳壽的意願。陳壽寫曹魏諸主的篇章皆稱「紀」,寫蜀、吳諸主者皆稱「傳」,那就是視曹魏諸主為帝而其他的不是了。但正統歸正統,論及政治軍事形勢,他還是用了「三分」、「鼎足」的概念【註3】。

還值得注意的是,國史上漢人大規模南遷,是幾十年之後、「五胡十六國」(「五胡亂華」)時期之初的西晉(元265-316)開始的。三國之時,處於南方的兩國範圍之內,還有不少非漢人聚居的地方,不由兩國管治,對兩國的國防經濟無甚貢獻。由此可推測,論「有效人口」,曹魏的確可能高出蜀漢好幾倍。三國最後以曹魏殲滅其他兩國告終,不算太意外。國史裏說的「三分天下」,從來都沒有「大致上各佔三分一」這種數字上的均勻意義【註4】。

二、加拿大2015聯邦選舉的「三分天下」

上面說的是「古中」,這裏再看一個簡單的「今外」。去年10月,加拿大舉行聯邦大選,5個黨參選,其中兩個微不足道;3個大黨分別是自由黨、保守黨、新民主黨,最後由自由黨勝出;這個結果在競選當初是難以預料的,因為在2011年的前一屆大選裏,3黨得到的議席數目分別是36、159、95,自由黨敬陪末席,距離三分一差很遠。然而,選前的形勢,論者一般認為是「three-way run」,絕對不敢小覷自由黨【註5】;最後,自由黨真的爆大冷,得到184個議席,比保守黨和新民主黨的99席和44席加起來還多得多。

事實上,如果換作是美國那樣的總統大選,選前的自由黨的確難言「三分」、「鼎立」。但是,在議會政治裏,如果小黨能夠善用本身實力左右大局,則議席毋須大致平均三分,也可能稱作「鼎立」;例如,3個政黨當中的任何兩個的實力加起來都超過第三個,便有資格說是「三分」了。

以加國此例比照香港實況,新東選後,由於勇武本土得了15.4%的票,考慮到其他各區的選民政治取向分布不同,但民主派在9月選舉裏的棄保需要減弱,消長之下,9月的立會換屆選舉得到全港15%或多一些的票、取得起碼每區一個議席,合起來可以左右立會裏的形勢,機會便相當大,所以今稱「三分天下」,無疑合理。當然,勇武本土派如果不能善用目前這個機會(例如因個人或派系明顯私心導致本身協調失敗、選民失望離棄、形象管理出錯讓當權派抓住把柄等等),則這個「三分天下」的有利形勢,可能不過是曇花一現。

三、梁天琦大陸出生與「新抵壘政策」

去年12月24日本欄文章裏,筆者作了如下分析:

1. 九五年以來,透過單程證前來香港定居的大陸人為數100萬,佔香港現時總人口的八分一強。這些人當中,儘管不少在歷次投票活動中被僱主或親共團體有組織地「安排」投票,卻不一定比本來的香港人更認同「中國人」身份;此點有數據佐證。

2. 港大民意研究計劃的「身份認同」資料清楚顯示,港人當中,在1995年和2015年錄得的自認「香港人」的比率,都是約以兩倍的幅度高於自認「中國人」者,說明在這段時期裏,新移民的關鍵政治觀點不斷「本土化」。

3. 原因很簡單:對大多數人而言,自由民主的感召和對極權專制的本能厭惡,始終勝過蛇齋餅糭。

4. 由此引申出一個本土主義策略:提倡「新抵壘政策」:凡是已經抵港定居的原大陸人,都應該視為可被港人同化的「潛在本土派」、「下一次投票或佔領時的『香港人』」。對他們過分懷疑甚至有若干先驗(a priori)敵意,都是不必而且會有反效果【註6】。

提出這個分析之後,讀者反應不一,高登巴絲打當中,更有接近一半「唔向左走向右走同意」(高登話),當然都有各自的道理。不過,相反的想法是徹頭徹尾的失敗主義無為論,在香港的特殊情況之下會使本土思想愈走愈窄,無法得到更廣泛的支持。因此,筆者認為梁天琦同學說的「香港居民,無論什麼時候開始在港生活,只要認同香港核心價值、支持港人優先的,就是香港人」,是很合理、很積極、足夠包容的提法。

這就談到了本土政治意義上的「香港人」和「他者」之分,不考慮其他如純粹身份證或護照意義上的香港人;後者是不需要另外定義的,更有強制而固定不變的排他性。要建構任何一種身份/認同(例如某校學生、某宗教教友),不可能不同時制定一些排他條件,那是無可避免的;只要定得合情合理,排他便不一定是是歧視。有些情況底下排他不合理,但另外的一些排他,卻起碼部分合理。舉例:早年北美排華不合理,因為華人主要都是與人無尤的小勞工;但一度的南洋排華,就不是全無道理,因為那裏的華人成功過了頭,不少變成經濟壓迫者和機會壟斷者。

社會政策上的「港人優先」,完全可以用主流經濟學公共財政理論裏的「付稅者主權說」(tax-payer sovereignty)的權利/義務觀,確立為一個實證意義上的最優政策的基礎,成為實際需要與「普世價值」之間的一個王道均衡,而不必訴諸一種排外(排華?)情緒,因而招來「歧視」指控。這個說法,2014年佔運高峰期間,筆者在與幾位民主黨高層朋友私下交流的時候向他們提出過。

在這個說法裏,要注意的是,「付稅」在香港應該廣義地理解:儘管香港的名義稅率低、納入入息稅網的人比率也偏低,但因為香港地價高,導致百物騰貴,消費者無形中在任何消費過程裏負擔着廣義的稅。因此可以說,任何香港家庭裏,只要有曾經長期穩定工作過的成員,則所有成員在政策上而言都可以視為納稅人,有權相應地合理地享受有限的社會福利和發展機會。在某些明顯基於人道主義的個案上,還可以酌量寬鬆(任何政策原則,都可以找到極端的事例與之牴觸,但因之而否定一個原則,殊為不智)。

據梁天琦透露,他的父親一直在香港當教員,他自己在大陸出生,母親二十多年前抵港,一直當家庭主婦相夫教子;這個背景,賦予了他完整的「付稅者主權」,更同時賦予他主張「付稅者主權說」、「港人優先」政策和「本土論述」的邏輯和義理正當性。而他的家庭背景故事,亦恰好說明筆者關於「新抵壘政策」的分析是正確的。

不然的話,那些為數不少的紅與黑之間的鄉事當權派大剌剌地說:「老子才是正牌的本土貨、香港人」,則大家對這種血統論怎麼回應?

五、日本話題一束

上周程介明教授提到在日本秋田鄉郊山區裏的一所小學參觀,發現那裏的一個教學法——鼓勵高年級同學討論、批改低年級生的作業,認為甚具創意、可以很有效。那所小學在秋田市以南的湯澤市雄勝郡東成瀨村,附近風景優美,是縣內有名的旅遊區,年前入選全日本54個最美之村之一【註7】。筆者有好幾年在秋田市近郊的一所大學任教,住的地方是臨海的岩城二古,距離東成瀨村一個小時多一點的車程。山區的馬路好「掟彎」,筆者當時擁有的那輛老爺速霸陸,常常派上用場,但真要欣賞風景,就得騎自行車。

日本的小學生筆者不曾接觸過,只是每天清早在路途上見到他們,一群一群像小毛鴨樣的,帶着同顏色的鴨舌帽,背着不同顏色的日式書包,蹦蹦跳跳地沿着通學路步行上學。高中生則接觸多一些,因為大學裏每年都辦招生日,縣內的高中無論遠近,都會有學生聯同家長一起到大學參觀,上幾堂「樣板課」,一般都是學生坐前面,家長坐後面,有些還小心翼翼做筆記;課後走到教壇和筆者討論發問的,有學生還有家長。

和程教授的觀感一樣,筆者覺得日本的高中生乃至大學生,都很守規矩很好教,缺點則是少了些「箱外思維」的能力和一點點叛逆性。那既是中學裏的規範和考試文化使然,同時也是家長過分呵護所致。高中快畢業的學生選大學,父母也不辭路遠要幫眼,就可見一斑。最近看了一篇文章說日本大學生都忽然政治敏感起來了,積極參加社運反安倍反核反日美安保,那是鳳毛麟角、異想天開。

高度規範的結果,好的一面是社會秩序井然,大家舒舒服服,彼此不找麻煩。日前看到一則新聞,說大陸男遊客缺乏「目光管理」的能力,到了日本男女共用的溫泉,總是喜歡「游目騁懷」,弄得人家的店東也覺難堪。這種在大眾場所的乖誕行徑,在日本社會不可想像。筆者在日本生活好幾年,一個觀察是,日本有最蓬勃的四級AV行業最大膽的封套雜誌,但日本人無論男女老少無論在什麼公眾場合,地鐵站裏飛機艙裏辦公室裏課堂裏校園裏,都能做到起碼百分之九十九的目不邪視。餘的那1%,日語叫「癡漢」;在公交系統裏有時會見到提醒人們警惕、舉報癡漢的小張海報。

中國社會的規範不是太少,而是無效。「法規」不必說,大家在喉媒上讀到的那些領導講話,十居其九都是要來規範人民的,「堅持」、「堅決」、「牢牢」、「必須」等字眼,是最常用的了,結果卻培養出最大量最不受規範的人民,而那些大義凜然的講話領導,一般沒幾年就要被「雙規」,取代他們的是另一批同樣大義凜然的講話領導。這個現象,每年的兩會上最清楚。

不過,平情而論,到日本的大陸人不都是那個樣子的。筆者在秋田教學的時候,同事當中就有幾個從大陸去的,而且都長留在那裏了;他們一個是日中雙語翻譯專家,一個是授蒙古語的,一個搞電腦,都是文質彬彬的大好人,行止得體溫文有禮樂於助人,和日本同事沒兩樣。

這大概是一種經濟學裏稱作「自選」(self-selection)的現象:排除萬難選擇到一個規範那麼多而且貫徹得那麼入心入肺的地方長期生活生兒育女,多半是欣賞那些規範而且願意接受那些規範的人。入境問俗,這種大陸人,日本很歡迎,而事實上數目也愈來愈多,日本還嫌不夠【註8】。「留日親日」,已經成為大陸留學生的一個趨勢。在這方面,日本比美國成功,看來也比香港特區政府成功。於是筆者問難:陸人來港不可免,自己香港自己救,港人能否做到來的那些陸人多是「來港親港」的?怎樣才可做到?

練乙錚 特約評論員

註1:見《中國歷代疆域面積》,數字準確性存疑,但筆者判斷是不離譜: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0428/09/8215534_207199197.shtml

註2:原文見維基文庫《通典.卷第七.食貨七.歷代盛衰戶口》第6段:https://zh.wikisource.org/wiki/通典/卷007

註3:可參考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教授辛德勇的論文〈陳壽《三國志》本名《國志》說〉:http://www.zggds.pku.edu.cn/004/001/223.pdf

註4:「三分天下」之說,還有更早的;《論語.泰伯》:「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指的是周文王未伐紂之前,已經擁有大片天下,仍然(以姻親臣子的身份)以大服小,臣服於殷紂。不過,當時管治天下的,沒有第三者;這個三分天下有其二的意思,指的是周文王當時管治着大禹創制的九州當中的6個,比紂王管治的3個多一倍,即是說管了天下的三分之二。這個解釋,見李學勤編、孔穎達、鄭玄等著《毛詩正義》整理本(台灣五南圖書公司出版,2001)頁一二:https://books.google.co.nz/books?id=xNfWRsEKze4C&printsec=frontcover&source=gbs_ge_summary_r&cad=0#v=onepage&q&f=false

註5:參考去年6月24日加拿大網報New Westminster Record文章Federal election is a real three-way race︰http://www.newwestrecord.ca/opinion/columns/federal-election-is-a-real-three-way-race-1.1977801

註6:見拙文〈才聞天津爆又見深圳埋—看回歸,香港怎生得黑?〉中的第3及第4部分:http://www1.hkej.com/dailynews/commentary/article/才聞天津爆+又見深圳埋—看回歸,香港怎生得黑%3f;簡介見https://thestandnews.com/politics/練乙錚-本土派應考慮-新抵壘政策-居港新移民應視為潛在本土派/

註7:東成瀨村附近景物一瞥:http://www.akitafan.com/uploads/files/docs/pamphlet/yuzawaogachi.pdf

註8:見《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張石先生的文章〈「留日反日」已成死語〉︰http://zh.cn.nikkei.com/columnviewpoint/zhangshicolumn/15282-20150727.html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