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8月21日

紀曉風 獨眼香江

女狀元變博士生 醉心研究罕見病

兒童是社會未來希望,若因病魔或家長錯誤觀念,影響日後發展實在可惜。兩名港大博士研究生,其中一人以幹細胞技術培植「迷你肝」助推動治療小兒膽管閉鎖症;另一人則發現幼兒兼學英粵語的好處;最近雙雙獲「研資局──富布萊特(香港)青年學人計劃」資助,將往美國繼續學術研究,冀未來把研究成果回饋本港。

膽管閉鎖症為兒童肝臟疾病之一,至今病因未明,港大醫學博士研究生姚詩韻一直致力尋找致命成因,以阻止病情惡化至不可治癒的地步,免除病童受肝臟移植的煎熬。她早前向荷蘭醫學界「偷師」,利用幹細胞技術,從病童體內切下小部分病肝,於實驗器皿中培植出一個「迷你肝」,觀察發病過程和試藥,突破現有僅能在老鼠身上種病肝做法,因「老鼠同人始終有分別」,其研究論文上月更獲國際上歷史最悠久的權威小兒外科組織「BAPS」最佳基礎科學論文獎。

研究深奧醫學的姚詩韻,是2010年末代會考女狀元,當年以10A佳績入讀港大醫學院,她曾說想做醫生,是因自己抵抗力較差,曾多次入院。在主診醫生影響下,她立志成為無國界醫生,為第三世界病患者服務。

講好粵語學好英文

雖然醫科畢業後她沒加入無國界醫生,但就醉心醫學研究,用另一種方式拯救生命。姚表示,在學醫期間常接觸病人家屬,「好多家長聽到自己小朋友患不治之症時,所表現出來的絕望(令我)太震撼了,所以好希望可以研究到治療方法。」姚將到美國匹茲堡大學及在當地肝臟移植中心收集更多病例個案,進行基因分析。

另一方面,港大言語及聽覺科學哲學博士研究生蔡浚文,則有感本港家長過於偏好訓練小朋友講英文,卻忽略粵語訓練,於是致力探討幼兒兼學粵語與英語對成長是否有益。蔡之前發表研究論文,指聽粵語聲調較差的兒童,英文閱讀理解能力亦較差;聽粵語重音較好的兒童,聽英文輕重音也相對較好,「足見學好粵語唔會影響到英文發展,反而會有裨益,我希望家長同等重視兩種語言,否則放棄了另一個會好可惜。」

青年學人計劃還資助另外4名港大博士研究生,其中唐蘇勤研究心理社會因素如何影響個人對喪親及哀傷適應;黃煒杰研究知識產權中用家與作家、文化創意工作者之間分配權利;姚雪儀則獲資赴美國亞利桑那大學作訪問學者。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