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10月15日

John Mauldin 前沿思考

美明年經濟前瞻 疫苗成復甦主軸

新冠肺炎肆虐,筆者對生活被搞亂感到厭倦,懷念自由出行的舊日子,可以與朋友餐敍,互相握手擁抱。按照目前疫情,經濟復甦步伐應較預期為慢,但歷史指出人類總能跨越困難,問題在於怎樣可擺脫困局,筆者本周預測美國未來一年的發展。

踏入10月,大新聞當然是美國總統特朗普確診新冠肺炎,他聲稱經治療後不再有傳播風險。基於身份,特朗普獲得快速診治,「御醫」決定採用激進的雞尾酒療法。特朗普康復神速,其診療方式或成為治理新冠肺炎的新指引,甚至為擊敗其他疾病打下基礎。目前科學家埋首研發新冠疫苗及治療藥物,在研究過程有可能發掘到其他疫病的療法,為未來醫學發展訂立新標準。

2月「超級碗」變寒暑表

此外,廉價的快速測試劑即將面世,讓普羅大眾可自行檢測。如果這類試劑獲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放行,社會將對全面重啟經濟感安心。FDA疫苗及相關生物產品諮詢委員會(VRBPAC)將於本月22日召開會議,屆時FDA對疫苗開綠燈機會不大,惟若有效的測試劑與療法誕生,將能爭取時間等待疫苗成功研製。

流感季節往往在11月來襲,由於流感病徵跟新冠肺炎相似,流感患者可能感到恐慌;新冠患者則誤以為僅患感冒,未有求診,恐令疫情擴大。幸而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離能減低傳播風險。11月26日感恩節來臨,意味聖誕新年傳統旺季展開,屬零售及服務業每年重要日子,但筆者預料今年美國人將縮小慶祝規模,減少遠行,有關行業未必能受惠。

邁向12月,筆者估計數種完成臨床測試的疫苗將得出試驗結果,藥廠如非向FDA申請批准上市,就是獲悉疫苗失敗須再接再厲,無論結果如何,這將成抗疫戰的轉捩點。

各地政府及藥企正籌劃疫苗分配機制,筆者也對疫苗研發成功持樂觀態度,只是一旦政府和藥企屆時尚未推出接種疫苗宣傳計劃,筆者或須修訂2021年經濟復甦預測。

疫情打亂全球體育賽事規劃,體育是一門大生意,支撐大量職位。美式足球「超級碗」(Super Bowl)是美國年度體育盛事,到底明年2月這場超級決戰能否如常上演?筆者無法解答。不過,假如屆時「超級碗」毋須閉門作賽,就算入場觀眾數目設限,亦意味當局抗疫取得上風;萬一比賽必須取消或作重大修改,則反映經濟寒冬將持續。

歐美將於明年3月迎來疫情爆發一周年,屆時科學家應獲得重要數據,得知早期患者是否可免疫。目前零星報告顯示,確診者康復後仍會再次受感染。

事實上,醫學研究員早已預測隨時間流逝,部分康復者的免疫力或將消退,抗體消失時間將成為科學家研發疫苗或計算群體免疫的重要指標。此外,很多康復者出現後遺症,這類毛病屬暫時抑或永久性,到時將會揭曉。

現時有望面世的「第一代」疫苗都走「快速通道」,希望盡早通過臨床測試並獲當局審批。筆者預估「第一代」疫苗將在明年4月廣泛供應,問題在於民眾是否樂於接種。疫苗成功與否取決於效力和接種人數,倘疫苗保護力為50%,可能僅有一半人口注射,即只得25%人口受到保護,這不足以讓社會重拾信心,得以擺脫經濟衰退,故疫苗將是明年經濟重大新聞。

大型會議規模恐不如前

不過,就算「第一代」疫苗保護力僅為50%,筆者依然準備接種,皆因即使不幸染疫,也能大大減輕病徵,配合療程雙管齊下,可望加快康復速度。

而「第二代」疫苗料在明年春季進入臨床測試階段,由於當中部分疫苗採取嶄新研發方式,疫苗科技可望取得突破。此外,因技術所限,「第一代」疫苗必須儲存於華氏負100度(約攝氏負73度)的超低溫環境,「第二代」疫苗卻可能只須儲存於普通冷藏庫,甚至可放在室溫環境,大減物流難度。

傳統上,5月為喜慶日子,迎來母親節及陣亡將士紀念日(Memorial Day),莘莘學子畢業告別校園,屬最適合嫁娶的月份。今年5月受疫情影響,慶祝活動一一取消。明年5月又怎辦?若想一切恢復正常,具效用的「第一代」疫苗必須於今年冬季面世,明年春季分派予大部分人口。當局能否做到?明年5月便揭盅。

原定今年7月舉行的東京奧運受肺疫拖累,延期一年上演。與美國相比,日本疫情不算嚴峻,然而接待眾多世界各地的觀眾難免風險高,加上主辦機構還要舉行預賽,為參賽運動員提供安全的訓練場地,所以筆者推測明年東奧規模將大為縮減,嚴格限制入場人數,運動員競賽前一律須作自我隔離與接種疫苗。

至明年8月,疫苗研發是否成功便一清二楚。如果疫苗正式上架,生活將逐步回復正軌,相信到2022年便毋須再顧慮社交距離。

按筆者推測,美國明年依然未能步出陰霾;一旦疫苗研發進度遲於預期,復甦步伐將進一步拖慢。可是,筆者認為各地政府將汲取教訓,不再貿然全面封關,寧願要求民眾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減少在室內場所逗留,以降低疫情散播風險。

惟預防措施畢竟治標不治本,無法禁絕病毒傳播讓人放心,於是顧客紛紛對餐廳、便利店等商舖和公共場所卻步。筆者展望,這種顧客行為改變所引發的經濟衰退,至少還會持續數月。消費者甚至可能自此戒掉部分生活習慣,例如改在家中做運動,不再前往健身室,又或自行修甲或染髮,扮靚一腳踢,這對髮型屋與水療室來說簡直是噩耗。

另一邊廂,展覽會議業將復甦,只是大型會議規模或大不如前,航空、酒店、餐廳、的士等相關行業勢備受衝擊。演唱會可重開,但入場觀眾人數受到限制,相關行業同樣遭重創。除了西南航空(Southwest Airlines),筆者恐怕其他美國航企亦陷入破產邊緣。航空業前路顛簸,筆者估算,航運量直到2020年代中期始能回復2019年的水平。

裁員風潮蔓延其他行業

美國將再掀裁員潮,炒人風氣更從零售及服務業蔓延至其他界別,甚至保險公司好事達(Allstate)、武器製造商雷神(Raytheon)等未受疫情正面痛擊的企業也會裁減人手。

雪上加霜的是紓困措施陸續到期,在今年4月至6月成功申請薪酬保障計劃(PPP)貸款的中小企面臨絕境,當貸款有效使用期24周屆滿,若果貸款金額不能轉為贈款(grant),企業便須償還PPP貸款。航空公司處於「食物鏈」上層,境況同樣不妙。隨着工資補助計劃(Payroll Support Program)結束,航企恐大幅裁減數以千計員工。

當局曾推出每周額外600美元失業津貼,有關計劃7月底屆滿。儘管美國總統特朗普在8月簽署行政命令延長,卻下調補助金額。目前近2500萬美國人仍在領取額外失業補助,雖然生活受到保障,但援助金「縮水」。除非疫情消退,消費者生活恢復正常,否則這股裁員潮難以止住。筆者估計在最佳情況下,至少6個月後市道才返回正軌。

倘拒救市 大蕭條或重演

筆者對美國聯邦政府背負重債憂心忡忡,可是疫苗如遲遲未上市,政府又不肯花錢支撐經濟,未來數年將重演上世紀三十年代經濟大蕭條的窘局。共和民主兩黨立場南轅北轍,過往雙方還肯妥協,現時卻互不相讓,倘兩黨對新一輪紓困措施無法達成協議,國家恐須付出沉重代價。

況且,這一波經濟衰退有別以往,美國《華盛頓郵報》圖表顯示,在1990年、2001年及2008年衰退期間,美國各階層皆深受其苦。反觀這次由疫情觸發的經濟衰退,最低收入組別飽受衝擊,最高收入組別卻影響不大。

目前準備迎接2021年來臨,11月美國大選無論誰勝誰負,民主黨或共和黨都要處理連串問題,只是兩黨處理手法不同,導致復甦步伐迥異。筆者深信商家最終能找出化解方法,同時對科技發展抱有信心,延壽或逆齡科技有機會在未來10年問世,全球將於2030年前把債務合理化,機遇會接踵而至。

作者為著名投資分析專家,其《前沿思考》(Thoughts from the Frontline)是目前全球發布範圍最廣的投資通訊,擁有過百萬讀者。John Mauldin擁有極強洞察能力,擅長解構複雜的金融現象,每周對華爾街、全球金融市場和經濟歷史提出精闢見解,並與擁有6人分析員團隊的Mauldin Economics,一同把John Mauldin對宏觀經濟的幾十年分析經驗結合各大行的投資建議,為投資者精挑細選出投資機遇,並在網站https://www.mauldineconomics.com刊出。

《信報》為大中華區唯一刊載John Mauldin投資通訊的中文媒體,內容由《信報》翻譯。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