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5月8日

丁望 思維漫步

建設海綿城市 不見汪洋一片

建設海綿城市,是城市化近期的熱項目。國務院最近下達11號文件,稱興建海綿城市,以提升城市防洪排澇功能,消除「城市(中)看海」現象。

按十四五規劃(2021-2025),在2021-2023年內確定20個示範城市,推動海綿城市的示範建設。香港早已有海綿城市的相關工程,如跑馬地地下蓄洪計劃。

蓄水與排水 解水浸困境

海綿城市(sponge city)是西方的生態概念,又稱具有水的彈性、韌性之城。其相應的雨水系統工程構建,稱為低影響開發(LID, low-impact development),意即工程開發應保持或優化原來的生態環境,減少負面影響。

對於海綿城市的涵義,本欄簡單通俗地解釋如下:

水生態良好的城市,一方面像海綿一樣,有對水(雨水、外來洪水等)的吸納、蓄積能力;在適度壓力下,又像海綿一樣能釋出水,有良好的抗洪、排水功能。似海綿的蓄(水)、排(水)功能,配合相關的生態工程或生態環境修護,達致減輕或消除內澇,即消除一有暴雨就水浸街道,出現「城中看海」現象。

上世紀五十年代的宏觀經濟政策設計,是「向蘇聯老大哥一邊倒」的取向,城市化和市政建設搬用蘇聯的一套。但中蘇之間的地域與生態差異大,蘇聯特別是西伯利亞不像華北、華中、華南雨水多,城市的地下水道網絡建設甚弱,以致常因暴雨而形成「城中河」,出現城中汪洋一片之景。

發11號文件 試點到示範

這種「面子工程」,地面上的高樓、廣場建築亮眼,甚至給人富麗堂皇之感,但地下水道一類的「裏子工程」很差,蓄水、排水功能很弱,每遇暴雨積水難排。

在中共十八大之前的2012年4月,海綿城市的概念在科技論壇提出,關乎較早前溫家寶總理闡述的科學發展觀。

2015年10月,國務院發出〈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啟動海綿城市建設的試點。第一批獲財政補助的城市16個,第二批則有14個;其中,有直轄市北京、上海、重慶,副省級市武漢、濟南、廈門,地級市則有萍鄉(江西)、嘉興(浙江)等。

國務院最近下達的11號文件,題為〈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城市內澇治理的實施意見〉,確定了有系統地建設海綿城市的宏觀政策和規劃。

其取向,是「防禦外洪與治理內澇並重」,特別着力內澇治理:「全面解決內澇頑疾」,「妥善處理流域防洪與城市防洪排澇的關係」。

其專業工程的目標,是面對城市內澇防治標準內的降雨量,能有效應對。必須構建並優化地下水道網絡,排乾積水和低窪地帶排水功能都良好;以達致「易澇積水點(地帶)的全面消除」,「新城區不再出現城市看海現象」。

李克強總理說,「要加強排澇管網等建設,……使城市既有『面子』、更有『裏子』。」

隨着11號文件的下達,「海綿城市建設示範工作」亦於4月底正式啟動,意味海綿城市建設由試點轉為示範階段,自今年起3年內,有20個城市示範全面治理內澇。

2015年以來的試點城市,對海綿城市的建設已有一些工程成效,治理城市內澇有進展,但系統性的生態效益還不顯著。

國務院發改委發言人的「4.26談話」,提到「仍存在自然調蓄空間不足、排水設施建設滯後、應急管理能力不強等問題,城市看海現象時有發生,與全面提升城市安全保障水平的要求與人民群眾期盼還有較大差距。」(發改委網2021.4.26)

須法治支撐 樹環保意識

建設海綿城市、實現海綿似的水彈性、水韌性(既蓄水也排水,又防澇減災),並非單一的水泥(石屎)工程,修建地下水道網絡就行。

雨水系統的低影響開發(LID),既有硬體興建(如石屎工程);更有軟體建設,例如專業化營運管理,再如江湖、樹林生態環境功能和修護等。這是各方參與、共同承擔責任的共治模式。沒有行政管理體系的良好支撐,沒有環境保護和生態修復的配合,是不可能建成海綿城市。

新加坡的城市治理政績佳,關乎法治和嚴格的工程營運管理。紅色中國(紅中)的政治動員力強,但不少基建工程難脫高投入、高污染、低效益的模式,與社會還未真正走向法治之道有關,也關乎一些地方官、國企官的專業管理水準偏低。

對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意識仍薄弱,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最常見的破壞生態行徑,是地方官以長官意志收地,強制拆遷、大量砍樹,開發房地產或其他工程項目,有些國企或私商則任意排污。

雲南省昆明市最近發生「下沉」生態危機,是因為昆明市圍繞滇池「環湖開發」的破壞。滇池原是一片綠草、生態較好的風景區,如今被大肆「蠶食」。5月6日,上海澎湃新聞的昆明調查透露:

「滇池草海片區貼着保護區紅線開發,大量房地產項目與湖爭地,環草海25公里湖濱帶被房地產等項目侵佔;滇池東岸長腰山區域被房地產開發項目蠶食,部分項目直接侵佔滇池保護區,擠佔滇池生態空間……清水進不去,污染負荷卻在增加。」

報道又透露,地產集團聲稱「滇池草海,昆明鼎(頂)級富人區」。

類似事件並不鮮見。安徽黃山風景區、廣西岑溪市花崗岩礦山等,最近受到的破壞亦重。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